北京日报客户端
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我国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前不久,颐和园引入AI翻译机,帮助外国游客更便捷地与景区工作人员沟通。记者多方走访,发现无论是游客还是景区、导游、涉外店铺,都对AI翻译机等智能设备持开放态度。借助这些智能设备,以往因语言不通造成的“无声尴尬”正逐渐被破解。
现场:小语种游客也能顺畅交流
颐和园北宫门,大批游客从此进园游览。国内游客已经习惯使用手机提前购票,团队游客由导游带着集体入园。售票处反而有些清闲,那些想要纸质票的游客会特意过来买一张,还有就是那些自由行的外国游客。“Can I help you,sir?”售票员用流利的英语与一位外国游客交流,并且指引游客使用支付码购票。
售票窗口除了英文提示,还新增了多语言智能翻译对讲系统,可以翻译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几十种外语以及粤语等多种方言。售票员说:“如果来了小语种的游客,这个设备就能派上用场。”相同的设备,在颐和园的东宫门和新建宫门也有配备。
从北宫门走进园内,游客朝各个景点分散,有的向南登高游览四大部洲,有的往西走小路往石舫慢行。手持的AI翻译机分布游客服务中心、游船码头、商业网点、导游服务等48处场景。离石舫很近的一处拐角,集中了几个商业网点,售卖零食、饮料和文创产品。所有商品都明码标价,售货员也都会简单的英语。但遇到小语种游客想了解文创产品的详情,就需要AI翻译机。
“就是这个,像手机一样。”售货员从收银台抽屉里拿出AI翻译机,“遇到不会说英语的游客,他们有需求,我们就会用这个跟他们对话。”对着AI翻译机,直接用语音,就能实现中文与其他七十多种外语的实时翻译交流。
此时,一对说西班牙语的老年游客进店,对带有颐和园经典景观佛香阁的冰箱贴感兴趣,连连比画。售货员使用AI翻译机,向游客介绍,而且还推荐了立体便利贴、魔方、书签等其他产品。游客连连点头“Gracias(谢谢)”,最终选购了好几样文创产品。
销售:商务和旅游是最常见应用场景
“您可以试试这种双屏的,目前口碑比较好。”中关村,北京高科技产业聚集地。一家商场内的店铺,售卖琳琅满目的高新电子产品,售货员向记者推荐一款双屏AI翻译机。从外观上看,与颐和园文创商店使用的款式非常像,这就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产品。
记者手持AI翻译机,在屏幕上可以自主选择中文与85种语言之间互相转译。选择完中文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直接对着AI翻译机,在现场网络通畅的情况下,能在屏幕上迅速显示西班牙语文字,同时播放西班牙语语音。
售货员说,目前店里的双屏款售价是5999元。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不但能实现中文普通话与其他85种语言之间互译,还有中文普通话与十几种带有口音的外语之间互译,中文普通话与几种方言、民族语言互译,英语与十几种外语互译,识别图片文字并翻译等功能。
“这种一般商务用途比较多,谈生意、开会等等。”售货员补充说,如果单纯是出国旅游的话,可以选择店里相对便宜的另一款,售价2999元。这两种AI翻译机都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功能更强大,如果没有网络,都只能实现中文与17种语言的互译。
在互联网平台,有很多关于AI翻译机的小视频。记者看到,目前展示的绝大多数场景是商务交流和出境旅游。有60岁的阿姨大方展示着她的出境旅游“搭子”——AI翻译机。视频里,她使用AI翻译机在多国与当地人顺畅交流。还有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贩,拍摄了一段土耳其客户自带AI翻译机来洽谈业务。
网购平台销售表达了与线下门店相似的观点,目前高端AI翻译机对应着商务需求,尤其在商务会议场景非常实用,而中低端更适合旅游场景。
导游:相比AI有优势但也不能躺平
“颐和园这个(AI翻译机)太棒了,虽然我还没有去体验过,但这个想法特别好。”国家金牌导游曹震在得知颐和园的新装备后赞叹,在网络稳定的环境中,对游客和景区都有很大帮助,“现在入境采用自由行方式的游客已经越来越多,所以对这类游客来说,会进一步优化他们的旅游体验。对景区的工作人员来说,也会帮助他们提升服务。”
曹震同时也认为,对目前为入境游客服务的外语导游来说,这类翻译设备作用不大,“因为导游本身就具备较高外语素质”。
“在中国涉外旅游市场日益繁荣的背景下,一名优秀导游所需的外语能力,早已超越了基础的日常对话。他必须能够听懂不同地域口音的提问,具备针对不同客群进行个性化讲解的能力——既要深入浅出,又要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文化共鸣和情感连接。”“北京导游之星”张明月告诉记者,涉外导游需要庞大的专业词汇量和跨文化阐释力,绝非机械背诵导游词所能比拟。“而且,从我身边看到的情况,小语种导游成为稀缺资源。尽管我们有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乃至土耳其语、泰语、越南语、印尼语等多语种导游储备。但是,近两年来,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导游极度紧缺,常常出现‘一导难求’、客户愿意加价却找不到合适人选的局面。”
相比起翻译设备,她认为导游可以更好地与游客之间建立信任感,并更加细腻地观察游客的情绪变化。“翻译设备始终只是翻译,在AI尚未成熟的今天,导游所面对的复杂服务工作,始终不是一台AI翻译机能够企及的。”
同时,张明月能清醒地意识到AI的潜力:“即便导游依旧是服务的主体,但AI还是会取代导游的一部分价值。所以作为导游自身而言,不能因为AI短时间内不能取代导游而躺平。因为就像每次工业革命一样,取代只是时间问题,纺织车不是在工业革命的最后一天才开始消失的。”
观点:让自信与微笑取代手足无措
在颐和园内,不但能看见AI翻译机,还有多语种讲解机,有些团队游的外国游客还每人戴着耳机。“随着咱们入境游市场的火爆,这种辅助设备肯定会越来越多,不管是团队游还是自由行的入境游客,都可以从这些设备中受益。”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介绍,外国游客戴着的耳机,是用来听团队导游的讲解,“就像小的对讲机一样,不影响其他游客,又能更清楚地听讲。”
杨梅竹斜街,大栅栏这条蜚声海外的老北京胡同,游人如织。胡同里有一家“老北京兔儿爷”,因能现场体验极具北京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外国游客必逛小店。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外国游客。其中有不少已经在互联网上初步了解“兔儿爷”,按图索骥找到张忠强的小店。
“我还没有试过AI翻译机,但平时我会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张忠强说,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他能与外国游客充分交流。
民盟东城区委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刘阿利认为,AI翻译机是“主客共享”新时代旅游理念发展关键且扎实的生动实践,基本消除了跨语种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中最普遍、最关切的障碍,便利游客实时了解“这是什么”“如何做”“到哪去”等等问题。同样,旅游行业运用人工智能,自信和微笑取代了“手足无措”和“无声的尴尬”,解决了文明互鉴的交流障碍。从业者心花怒放,游客乐不思蜀,旅游体验价值倍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村”愿景成为现实。“希望人工智能在旅游服务场景中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听得懂’,还能够‘看得懂’‘谈得来’。”
原稿点击:入境游升温!AI翻译机普及,导游会被取代吗?-重庆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