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阴考古博物馆未来长啥样?
记者 景斌
今日起“读者点题”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你点题,晚报来答”,这是《运城晚报》发扬党报开门办报优良传统,回应读者与市民关注,在全媒体时代探索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举措之一。
栏目主要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解读,各行业最新改革开放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服务政策解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举措解读等内容。让晚报新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期待您的参与。敬请拨打晚报热线:2233366“点题”。
近日,正在建设中的夏县西阴考古博物馆引发了我的兴趣。这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文化功能有哪些?目前建设情况如何?
——运城晚报读者 张先生
工人们分工协作,同步开展外立面保温工程与幕墙钢架安装;大型工程机械来回作业,高效推进土方回填及室外雨污水管网铺设……9月16日,夏县西阴考古博物馆项目工地,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
作为夏县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西阴考古博物馆自去年5月开工以来,各项作业稳步推进,现主体结构已完成。随着“雄姿”初现,这个坐落在夏县瑶峰镇北山底村的博物馆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顾名思义,这个博物馆与西阴考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了解,1926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和考古学先驱袁复礼来到夏县西阴村,发掘出了人工切割的半个蚕茧。该蚕茧距今6000年左右,是中国丝绸文化古老的见证。此次发掘,是首次由中国人独立主持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古发掘,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新纪元。
西阴遗址,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北枕鸣条岗、南临青龙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沿着李济先生开创的学术传统,贾兰坡、苏秉琦、徐旭生等一批中国考古先贤,驻足晋南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探索人类之起源,追寻中华之发端,求证古史之真实。1994年10月、11月,考古工作者对西阴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576平方米,发现了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夏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建成后的西阴考古博物馆中,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系统展示西阴遗址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成果。
除此之外,该博物馆还承载着展示“夏县历史”的功能。届时,这里将成为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考古研究机构,人们可以通过展陈及介绍,了解夏县的“五大文化”等(嫘祖养蚕根祖文化、介子推忠孝文化、卫夫人书法文化、司马光治国理政文化和嘉康杰红色文化),走进夏县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作为一个地标性的文化建筑,该博物馆的开放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培养创新精神、推动时代进步。
目前,有关方面已组织专家对展陈大纲及设计方案等进行了6次评审。
讲好夏都故事,传承华夏文明。夏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西阴考古博物馆的建设严格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是夏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助推文化成为夏县发展的新引擎,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推进夏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来源:运城新闻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