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唐林州热电公司龚朝军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晨曦中,我,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满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驱车缓缓地驶向太行山的腹地。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峦叠嶂,宛如大地雄浑的脊梁。

而黄崖洞,恰似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历史长者,静静地伫立其间,以一种无言的静默,深情凝视着这片曾被战火肆意蹂躏、被先烈鲜血深深淬炼的土地。这里,不仅是那备受赞誉、素有“八路军的掌上明珠”之称的兵工厂诞生之地,更是谱写了“以少胜多”辉煌传奇战例的英雄圣地。如今,它以红色圣地那庄严肃穆的姿态,向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到访者,缓缓倾诉着那段交织着血与火的激昂历史篇章。

当我来到景区入口处,我郑重地出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工作人员热情洋溢地向我介绍,景区内设有A、B两条游览线路。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毅然选择了B线。晨光轻柔地洒落,崖间小径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银链,在那如刀削斧劈般陡峭险峻的绝壁腰间缠绕穿梭。忽然,山风携着丝丝凉意,悠悠送来一阵清脆悦耳的水韵。循声望去,只见一道气势磅礴的飞瀑,如银河倒悬,从百米高空呼啸着跌落深潭,在秋日那温暖和煦的暖阳照耀下,瞬间幻化成如梦如幻、五彩斑斓的霓虹,如梦似幻,美不胜收。抬头仰望,两侧的绝壁犹如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巨斧劈开一般,笔直矗立,一线天光从云间狭窄的缝隙中倾洒而下,恰似天地间一道令人触目惊心的伤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这个被人们称作“一线天”的隘口,宽度仅仅只有数米,然而两侧的绝壁却高耸入云,足有百米之高,实乃当之无愧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险要之地。遥想当年,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们正是巧妙地凭借着这得天独厚、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宛如一把坚韧无比的钢钳,将穷凶极恶的日军机械化部队牢牢地钉在了峡谷之中,使其进退两难,难以动弹分毫。

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穿过那狭长幽深的“瓮疙廊”,眼前便出现了一片赭红色的石屋群。它们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雕琢的杰作。走进兵工厂旧址,那斑驳陆离的机床、锈蚀斑斑的锅炉以及布满累累弹痕的墙壁,犹如一部部沉默而又厚重的史书,虽无声无息,却在静静地诉说着1941年那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保卫战。
当左权将军那坚定有力、充满豪情壮志的声音——“我们要用步枪对抗飞机大炮!”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清晰地在耳边响起时,我的眼前不禁栩栩如生地浮现出特务团战士们凭借着“地利”的优势与“人和”的凝聚力,顽强不屈地将日军机械化部队死死钉在峡谷之中的壮烈场景。那八昼夜的浴血奋战,战况之激烈,场面之悲壮,令人刻骨铭心。最终,千余日寇横尸谷底,敌我伤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6 : 1,这一伟大的奇迹,犹如一座不朽的巍峨丰碑,永远地镌刻在了八路军抗战的光辉史册之上。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伫立在烈士纪念塔前。山风轻轻地掠过松涛,发出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那些逝去的英烈们哀婉悲叹,诉说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壮烈牺牲。这里,安葬着年仅19岁的崔振芳。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他同战友们一次次顽强地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共计11次。在战斗的最后时刻,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他毅然决然地抱着集束手榴弹,毫不犹豫地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
我轻轻地伸出手,抚摸着那粗糙而又冰冷的墓碑,指尖仿佛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岁月的痕迹——正是这些年轻而鲜活的生命,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染红了太行山上的片片枫叶,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名字或许已随着岁月的长河渐渐被尘封,但他们的精神,却如漫山遍野盛开的红枫,在太行山上永远燃烧,永不熄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转过一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黄崖洞宛如大地深邃而神秘的瞳孔,静静地出现在眼前。它默默地见证着当年八路军将士们将战略物资巧妙藏于其中的智慧与谋略。站在高达25米的洞口俯瞰,左权将军的石屋静静地卧在对面绝壁之下,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门前的皂角树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极目远眺,四周群峰如屏障般环绕,层峦叠嶂,连绵不绝;苍松似利剑般直插云霄,郁郁葱葱,傲然挺立。
一条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在云雾缭绕中蜿蜒伸展,那便是当年运送弹药的秘密通道。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象着战士们背着沉甸甸的弹药箱,在这条崎岖狭窄的小道上步伐坚定、奋勇前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耳畔仿佛清晰地响起他们那充满力量、振奋人心的口号:“多背一颗子弹,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这口号声,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在下山的途中,从谷底悠悠传来了悠扬激昂的《在太行山上》的旋律。那熟悉的旋律,如同一股温暖而又强大的力量,瞬间穿透了我的心灵。身着灰布军装的讲解员,正神情专注、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们讲述着“黄崖洞保卫战”的每一个细节。当唱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画面:漫山遍野的八路军战士,他们身着朴素的军装,手持“黄崖洞造”步枪,如猛虎下山般从各个山口中奋勇跃出,义无反顾地杀向侵略者。他们的身影与青山绿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他们的呐喊声与松涛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气吞山河、震撼人心的英雄赞歌。那激昂的旋律,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当年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秋阳暖暖地洒在黄崖洞,整个山林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打翻了调色盘,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画卷。核桃树上,青涩的果实羞涩地隐现在枝叶之间,仿佛在与人们捉迷藏;花椒丛中,浓郁的辛香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闻之顿感神清气爽;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果实犹如一盏盏喜庆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累累硕果,不正恰似先烈们用鲜血精心浇灌而绽放的和平之花吗?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和平的象征,也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站在景区出口处,我不禁回首凝望,主峰上的“黄崖洞保卫战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座闪耀着金色光芒的灯塔,与漫山遍野的红叶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庄严肃穆而又震撼人心的血色丹青。碑文中“气壮山河”四个鎏金大字,犹如四颗璀璨的星辰,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这片浸透着英雄热血的土地,如今已然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图腾。它犹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时刻警醒着我们:无论时光如何悠悠流转,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如同太行山上的巍峨丰碑,坚不可摧,屹立不倒。当我们在和平年代悠然享受岁月静好之时,绝不应忘记,是这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为我们铺就了这条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前行道路。黄崖洞的血色记忆,将永远如同一座明亮而又温暖的灯塔,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拼搏、砥砺前行,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
作者1984年10月由河南省安阳市入伍,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81540部队服役、中共党员、曾任通讯班长,1987年12月退役,现工作于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