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可以:男,作家,旅行者 ‖
问了问身边很多人,他们都说不知道成都有个近慈寺。
但是,80年多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近慈寺的兴旺简直让人惊叹——其香火的旺盛程度,甚至超过有成都四大古刹美誉的大慈寺、文殊院、宝光寺及昭觉寺。
那天,应约去锦城湖看一场露天演唱会。我是第一次去锦城湖,从地图上看,近慈寺就在公园范围,于是就进去拜访了一圈。
近慈寺原名为濯锦厢,最早的寺庙由私家宅院改建而来。
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梵安寺的智涧和尚,将自家宅子捐献出来建成了庙子。他一边招收弟子奉佛学法,一边侍养自己的母亲,寺庙故名近慈寺。
后来,近慈寺在火灾中被烧毁。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时候,真悟和尚重建了寺庙。
近慈寺迎来它的高光时刻,是在1937年能海法师驻锡之后。
据说,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近慈寺,僧人高达八百多人。那时的近慈寺,香烟缭绕,暮鼓晨钟,木鱼声声。每逢朝佛的重要节日,从成都出南门往石羊场,一路的善男信女成千上万,可谓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史上,,近慈寺所谓位列成都四大古刹之前,就是指的这段时间。
彼时近慈寺的鼎盛,和传奇人物能海法师密不可分。
能海法师俗名龚学光,四川绵竹人,他早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和四川军阀刘湘还是同窗,后来到川军任职团长。从军不久,他便辞去军职,削发皈依佛门。
后来,能海法师带领僧众十余人从成都出发,历经艰难跋涉到达西藏拉萨,学习藏语,钻研黄/教佛经。三年后,他带着大量藏传佛教典籍回到成都,并将近慈寺扩建为密/宗金刚道场,成为藏王敕封的黄/教寺庙。
今天的近慈寺,早已远离曾经的声名,静静掩藏于锦城湖的青林绿水。现在,那些藏经楼、宗喀巴大师殿、客堂等建筑,有的已经成为保护文物。
踏入近慈寺,那红墙碧瓦、袅袅青烟,瞬间便屏蔽掉一墙之隔的城市喧嚣。人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发现生命竟如此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