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汝
随着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低空+”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系统梳理了“低空+”概念内涵及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基于济南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入探讨了“低空+体育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济南市可通过构建“一核引领、四点布局”的空间格局,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培育多元化“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低空+”概念内涵与发展现状
“低空+”是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崛起而衍生出的创新理念,指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地表以上1000米以下的空域)为依托,通过技术赋能和产业融合,构建“低空+行业应用”的生态体系。低空经济自2021年被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来,持续获得政策关注和支持。2024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低空经济与平台经济、无人驾驶等领域协同发展的方向。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旅游”融合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低空飞行器的普及催生了“运动+低空观光”的新型旅游模式:一方面,可通过设计滑翔伞、飞行挑战等极限运动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特色线路,满足游客的冒险与观光需求;另一方面,无人机技术革新了户外运动的物资补给方式,能实现复杂地形的精准配送,既提升安全性又增强体验感,尤其在应急保障方面优势显著。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拓展了体育旅游形态,更促进了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济南发展“低空+体育旅游”的基础与优势
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济南市充分发挥山东省省会优势,积极落实省级《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市级《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两大政策文件,为“低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资源禀赋独特。济南市拥有集“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特色风貌,黄河、泰山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低空观光旅游的先天条件。低空技术的应用为景区创造了多元化的服务场景:无人机物流配送、航拍摄影等特色服务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有效提升了景区的二次消费水平和重游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还显著带动了周边商业的消费活力。济南国际机场、雪野湖航空基地等基础设施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场地支持。此外,济南市高校云集,潜在消费群体庞大,为低空体育旅游市场培育提供了客源保障。
▶▶济南“低空+体育旅游”的路径设计
总体思路与空间布局。认真贯彻《行动方案》“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精神,结合济南市资源分布和各区县禀赋差异,制定具体布局,以济南市中心为总部管理、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为核心,四点展开:雪野湖依托现有航空设施发展滑翔伞、跳伞等运动项目;黄河沿线开发低空观光航线;南部山区结合地形特点开展动力伞等户外活动;临港区域则侧重物流与旅游的协同发展。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全域协同发展。
产品体系创新。围绕低空体育旅游开发三大类特色产品:一是低空观光体验类产品,通过开发黄河生态廊道、泉城风貌、齐长城遗址等主题观光航线,重点推出“空中看泉城”系列产品,打造城市旅游新名片;二是航空运动休闲类产品,以雪野湖航空基地为核心,引入滑翔伞、热气球、跳伞等时尚运动项目,举办国际航空体育赛事,培育本土品牌活动,同时与户外营地、度假酒店联动,打造综合性运动休闲目的地;三是低空主题研学类产品,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航空科普、飞行模拟体验等体育教育产品,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航空主题研学旅行,培养潜在消费群体,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低空旅游产品体系。
支撑体系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建设起降点、充电站等配套网络,推进5G专网和北斗导航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低空管理系统,同时提升雪野湖基地接待能力,建设标准化起降场地和游客服务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支持驻济高校开设航空运动相关专业并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以加快飞行员、安全员等紧缺人才培养;在营销推广方面,将整合“泉城济南”品牌资源,制作高质量宣传内容,并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精准营销。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低空+”助推济南体育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济南市具备发展“低空+体育旅游”的良好基础,通过构建“一核引领、四点布局”的空间格局,创新产品体系,完善支撑保障,有望打造成为区域性“低空+体育旅游”示范城市。
(作者单位: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