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灵秀地,诗画满阳新。”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湖北阳新,正以其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魅力新阳新,澎湃正能量。一场短视频大赛,以镜头为笔,书写了阳新的全面进化、展现了阳新独有的浪漫、更彰显了富川大地广大群众的精、气、神,让更多人看到了“诗画阳新”背后的多元价值。
阳新城区图景。
历史回眸,阳新不仅有“古色”的历史锚点,更有“血色阳新”的激昂慷慨。阳新这座坐落于鄂东南的千年古县,一脉长江水汽温润,呼啸幕阜山风激荡,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建遗风处处见证历史的繁华与变迁;文脉绵延、人才辈出。苏轼、王质、陶渊明、骆宾王、岳飞,甘宁、徐霞客各领风骚;纤纤指尖、悠长唱腔。阳新布贴和阳新采茶戏古韵重焕新生;金戈铁马、慷慨赴死。阳新以二十万英雄儿女的鲜血,为新中国的诞生写下厚重的红色诗篇。
阳新是一个革命的圣地。
产业发展,阳新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生态,聚焦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园区,让“金色”在浪漫远征中越发成为主色调。通过大力通过资源招商、基金招商,扩大特色产业企业朋友圈,实现延链补链,在园区内形成“研发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生态,带来了可观的产值和众多就业岗位,产值贡献率日益提升。2023年,阳新县GDP为494亿元,增长17%,增速全省第一;2024年,阳新县GDP一举跃升至536亿元,以7.3%的增速名列全省前茅,在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48位,充分展现阳新要发展、能发展的决心、定力和能力。
阳新朝着“中部鞋都”目标奋进。
城乡融合,阳新饱蘸“绿”的浓彩,用一支巨笔在富川大地写下了“发展”两个无形而又处处可见的大字。近年来,阳新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城东新区与城北工业园形成“产城融合带”,吸引了10余万人口集聚。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阳新县消费市场持续活跃,“荆楚购”活动精彩纷呈,铜锣湾广场如期开业,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百花凋零的一片哀声中却“一枝独秀”,商品房销售面积位居黄石市第一。
在广大农村,阳新以发展“一壶油、一片茶、一只屯鸟、一条鱼、一篮果”特色农业为指引,推动阳新柑橘、网湖鳙鱼进入盒马鲜生等市场,“富川红”“阳新芽茶”荣获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会金奖,阳新屯鸟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获评全国品牌兴农典型案例。硕果累累、渔舟唱晚,阳新乡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
阳新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
文旅发力,烹出了“生态绿色”“人文古色”“地域特色”和“民俗亮色”一桌美味佳肴。阳新短视频大赛的镜头下,阳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产业发展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旅游正朝着成为阳新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进军。以镜头为语言说阳新文旅,就不仅要说仙岛湖的“千岛映碧水”,天空之城的“巨镜照长空”,还要说广袤大地的“油菜铺金海”,网湖湿地的“飞鸟振翅声”,更要说百万老区群众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一代接着一代干”。
阳新文旅产业越发出色。
社会民生,阳新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的温暖底色。近年来,阳新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不断发力。教育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地方和民族的命运。阳新在教育领域从来都不吝付出——学位年年新增,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健康阳新”,阳新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阳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育“工匠”、零工驿站、就业帮扶……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阳新人民群众看见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幸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阳新老乡们兴起了一股“返乡创业潮”。
阳新厚植民生底色。
诗画阳新,是一场有关历史,有关色彩的浪漫进化,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远征。阳新的浪漫,是大自然赋予的鬼斧神工。当自然的车轮滚过神奇的北纬30度,既有“百湖竞秀,千岛争奇”,又有水鸟翔集,芦苇摇曳;还有峰峦叠嶂、和谐共生;阳新的浪漫,是百万群众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美美与共的征程。当历史的洪流碰撞阳新奋进全国百强,迸发的不仅有平凡岗位上不凡事迹,更有艰苦奋斗之余的大笑;阳新的浪漫,还有融入千千万万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之美,语言、符号、声音、故事、图像……历经岁月的洗礼,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
一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一路“色彩斑斓而又灼灼其华”。一声汽笛响起,阳新这座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三个高铁站的县城,多彩梦想的远征专列已经发车,正承载百万革命老区群众的期盼,朝着光荣和未来进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淑芳(阳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编:田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