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带来些许凉意,但没有阻挡我们进村探咖的脚步。这次,我们去了天府新区。天府新区地域广大,横跨多个行政区,比如双流、龙泉驿、新津、简阳等。我们向南探索,发现这些村咖有以下特点。
第一,大部分村咖沿城市主干道(如天府大道、梓州大道)分布。交通较为便利。沿天府大道一路开下去,都不用拐弯,看到人少车少,山清水秀的地方,目的地就快到了。即使山间小路,也很美很通畅。
第二,大部分村咖都是新开,确切说,还处于试营业阶段。这就有点意思了。村咖在某些地方有“泛滥”之势了,难道它的风才吹到天府新区?或许这里确有旺盛的需求?网上甚至出现一门生意:物色天府新区的农家小院。几千到一两万元一年,就可以租一个“梦中情院”。
那么,就随我们去天府新区坐一坐,喝一杯吧。
·点击查看我们过去的村咖
●
第一站
适禾里
天府新区籍田街道清华村一组公交站附近
从天府大南四段拐进成仁路,不到十分钟,眼前就出现一大片稻田,结满了沉甸甸的穗子。稻田上,是正在修建的成眉城际轨道高架线。稻田间,有一个巨大风车。穿过400米田间小路,就到了适禾里。田间小路仅容一辆车通过,技术不好的朋友,可以把车停在路边的村道上(亲见一辆奔驰车的底盘被刮出火花)。
适禾里是一栋两层小院,外加东西两片披厦。小院大门正对绿油油的稻田,风景绝佳。门口还有一个贴心的“停狗位”。一进门,老板惠姐就招呼:“不好意思,今天客满了,接待不了。”果然,院子、大厅、包间,都坐满了人。有人在聊着11月的土耳其旅行计划,有人安静地喝咖啡,有人在拍照。
我们问,是被包场了吗?惠姐说不是,就是客满了,因为想给客人舒适一点的体验,所以决定不再接待。适禾里的最大接待量为70人左右。这个下午,不断有人前来,都被婉拒。
小院最大的特色,是门前那一片稻田。蓝天、白云、风车、稻田、乡间小路,真的很出片。过段时间,稻子黄了,又是另一番金灿灿的景象。突然很好奇,为什么水稻还没有收割?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在老家,打谷机一响,暑假生活就结束了。
于是查了一下:成都平原水稻通常一年两熟。第一季在4月插秧,7-8月收割;第二季紧接着在8月种植,10-11月收获。这种双季稻模式,充分利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土地产出最大化。看着眼前景象,突然想到一个词:禾下乘凉。
适禾里今年8月底才开业,不到一个月,人气这么旺,形势可喜。惠姐说,因为最近天气好,生意也好起来。她忙得不可开交,有点抱歉,有点紧张。我想,可能是担心小院接不住巨大的流量。造势只是第一步,后续如何运营,如何良性循环,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第二站
野炉子
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翠湖梨乡石庙村
由于适禾里无法接待,我们只好驱车到几公里外的野炉子。店址位于天府大道东侧,小路蜿蜒几分钟就到了。这个院子更原生态。老板说,这条路只有他们一户,车子可以开进来,而且有停车场。他们自己也住这里,所以不太商业化,比较随性,“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老板很热情,给我们推荐最舒服的座椅,还问我们想不想尝一下窑烤面包,“20分钟前出炉的”。口味有抹茶杏子、夏威夷坚果、坚果奶酪味、蘑菇培根、焦糖太妃海盐等,可甜可咸,或硬或软。
·窑烤面包
面包师(也是小院合伙人之一),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已经烤了10年面包。接受大家夸奖的同时,他谦虚地说:“没办法,读书不得行啊,哈哈。”不过烤面包是个技术活,很吃经验。他给我们看一盘烤糊的面包,像炭一样黑。“因为窑炉的火力没有电炉那么均匀,每批都有一些报废的。”
小院是一座两层小楼,一楼的客厅、前院、后院连通,坐在廊下,穿堂风吹来,不需要空调,也身心舒坦。院外虽然没有稻田,但有竹林,也是一种风景。二楼是一个小包间,有一架书,可以做一些聚会接待,也可以看书、拍照。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挑这些中古家具,但一些软装还要再调整。像这个屋顶,看着是瓦,其实做了7层,瓦下面是水泥,水泥下面有防水的丙纶,还有松木板,下面又刷了几层漆,它才不掉灰。”
小院外面是一块菜地。老板指着远处的一排桉树说,一直到那里,都是我们的。过几天,他们会把菜地翻一下,种一些菜,再养一些鸡鸭。这种院子,如果离了人,草就会疯长。所以需要人扎根在这里,每天干点活。除了蔬菜,院里秋天有梨、桃子、核桃,冬天有橘子和柚子。
野炉子开业两个月,一直在测试面包,也在不断调整业态,看如何能让客人玩得比较舒服。看着客人一周比一周多,他们又把隔壁一栋闲置房子拿下来,准备和现有的院落打通,再在门口栽一些芭蕉,做一个隔离。“大概国庆前后会弄出来。”
“说明成都人还是挺喜欢来这种地方玩。”
“真的很喜欢。我们没花一分钱去做宣传,但客人就是有很多。麓湖、华阳那边的客人,开车过来很方便,也没有红绿灯。”
“房东知不知道房子被打造成这个样子了?”
“房东进城了。子女在城里买了房,因为要带孙子,都搬到城里住了。”
参观完,点一杯咖啡坐下。这时,老板摘了几个核桃,剥开让大家尝。第一次吃新鲜的湿核桃,口感不错。院里还晒了干海椒、土花生、四季豆米米,颇有生活气。老板说,花生是地里种的,随便吃。
这个下午,坐在野炉子的小院里,一杯咖啡,配窑烤面包、核桃和花生,丰富又惬意。落日入森林,竹影婆娑;一只猫跳到客人身,顺势钻进了怀里,一点都不怕生。
第三站
乌托邦小院
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
到乌托邦小院有两条路,从天府大道或梓州大道都可以进村。我们走的梓州大道。从梓州大道一直往南,过了科学城,路上的车越来越少。突然有一种抽离感,像是电影里的情节——从喧嚣都市空降到了无人梦境。
这梦境就是乌托邦小院,名字取得还挺合调性。小院最大的设计语言是土胚墙。经过加固加高刷新的黄色土胚墙非常显眼。这是老板刻意为之的。实际上,最难的就是这一点:既要保持原貌,又要用现在的审美改造,还要让人舒服。
“我们当时给设计师讲,我们现在回到村里了,就不想要钢筋混凝土。要全木质、小青瓦,要全是绿色和花,能跟室外互动。这样才能跟城市咖啡店有反差。”这样一来,审美倒是重建了,但房子几乎没有了封闭空间。冬天怎么办?“冬天就烤火嘛。夏天七八月的时候,是纯纯的淡季,都关门了。”看来老板已经做好了预案。
小院也是刚开业不久。村民的房子,租金2万块钱一年,租期20年。他们有一个小红书账号“乌托邦小院”,记录了花40个W改造一座小院的过程。老板全职经营这个院子,同时还在清华大学读EME(工程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前一天,院子里刚举行了学术活动,房檐上还挂着“清华大学EME成都论文研讨会”的横幅。
刚坐下,老板就给你点好蚊香,电扇吹着,并不觉得热。一份生椰拿铁套餐(随机配两种水果、两样小吃)58元。这天是工作日,居然客人不少。不断有人来现场参观、咨询场地预定。老板回复:有农家菜,也有烤肉,人均118元。一只3个月大的狗也叫“老板”,非常粘人,它会主动跟你握手。
邻桌是一个中年男人,一言不发坐了一下午。我开始想象他的背景:或许是科学城做宇宙线研究的科学家,正被某个难题卡出了,决定来山里坐一坐,理一下思路,说不定回去就有惊天大发现。朋友说,老式科幻小说的套路,有点土。好吧,不过真没想到,这里居然人气不错。
关于选址,老板说,当时选这个位置是经过综合考虑的。“既然进村了,就不想卷了,想有一个放松的环境,相信很多人跟我们有类似想法。”之前选址时,有一个天府大道边的院子,各方面都好,但在院子能听到天府大道上的车声,觉有点煞风景,就放弃了。很多人问,为啥不搞麻将桌,这个环境做了麻将桌就变味了。
老板知道,这种院子是做周末生意。“其实光卖咖啡,很难回本。外面9.9元一杯咖啡,别人为什么要来这喝一杯几十块的咖啡?”
“那靠什么呢?”
“还是得有其他业态。我们今后想做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跟很多社群联动,嫁接不同主题的社群活动过来,手工、扎染、自行车骑行、学术交流等。”目前,村上有几间民宿。现在,他们正鼓励村民做民宿,跟他们一起把周围带动起来。“也算是一个乡村振兴的项目。”
·图据©天府发布
老板进了这个行业之后,发现“院子”确实挺多的。“很多人是纯纯模仿跟风,一股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大家就不想去了。”他不想做这个跟风者。
在天府新区还有哪些
让你怦然心动的村咖
或者安逸舒服的小院
欢迎评论区留言安利
说不定下次就遇见你
● ● ●
编辑丨Rain
未标注图源丨黄油DT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