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鸭绿江国门景区的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 李平书 摄
中国网通化9月17日讯 (记者 李平书)吉林通化,一座浸润了红色光辉历史的山城。长白林海,曾是抗联英雄杨靖宇浴血奋战过的地方;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吼着军歌跨入朝鲜;蔚蓝长空,东北老航校飞行员们曾驾着战机尽情翱翔……
17日,中国网记者跟随“红星照耀中国 翱翔长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通化,探访这里一座座红色光辉的坐标,追溯一个个精神根脉。
位于鸭绿江国门景区的国门附近的打卡地 李平书 摄
鸭绿江国门景区:“抗美援朝第一渡”忆英烈
当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位于集安市的鸭绿江国门景区。一进景区,“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便映入眼帘,廊道内,展板、历史实物、历史打卡地随处可见,翔实地记录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集安作为东北边境重镇,成为志愿军入朝的重要通道。10月16日晚,42军副师长肖剑飞率370团率先过江,成为第一支进入朝鲜战场的建制部队。他们不仅抢占了黄草岭等战略要地,还为后续大部队开辟了渡江路线,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渡”。
据了解,抗美援朝期间,铁路大桥见证了42万名志愿军集结开赴战场,承载了成千上万节车厢军用物资运往朝鲜,同时运送了一批批回国救治的伤员。采访团的成员们在桥头界碑前聆听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时代变迁与精神传承。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铁血英魂”历史陈列 李平书 摄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杨靖宇支队战旗”增新辉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位于通化市东昌区的杨靖宇烈士陵园。走进纪念馆,入口处的“杨靖宇支队”战旗格外耀眼。据悉,这是刚刚迎回通化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中的“杨靖宇支队”战旗!
采访团参观了以“铁血英魂”为主题的历史陈列。馆内展出大量珍贵文物、历史图片与复原场景,全面展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感染着采访团的成员们,让大家最直观地体会到了由“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组成的抗联精神。
据悉,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这里年均接待40余万人次。一批批全国各地的中国人,赶赴这里悼念杨靖宇和千千万万的英烈,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东北老航校营区校门 通化市党史研究室提供
东北老航校:“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铸丰碑
吉林的航空故事始终承载着国家航空事业的初心与梦想。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亦称“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揭开了我党我军航空事业发展史的崭新篇章,成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
这所航校从诞生起便与艰难相伴,却也在困境中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根据东北战场形势变化,航校先后经历四次大搬迁,最终将校部定在长春;为破解航材短缺难题,老航校人辗转白山黑水,7个月间抵达30多个城镇、50多个机场搜集航材。面对诸多困难,航空人越挫越勇,凝聚起“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
东北老航校旧址,现坐落于通化市第二中学校园内。近年来,各地学生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持续传承和弘扬着东北老航校精神。而今天的老航校,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祖国的蓝天上继续翱翔。
编审:王月博 吴闻达 赵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