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江口镇浈阳峡风景区,两株白玉兰古树枝繁叶茂,静候旅人;在东华镇雅堂村,古榕树冠如巨伞,是村中的“守护神”;在浛洸镇鱼咀村,空心的古龙眼树仍旧开花结果,见证了古村落的沧海桑田……在粤北英德的青山碧水间,一株株冠如华盖、根扎沃土的古树名木,见证着岭南文化的生生不息。
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见证着城市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近年来,英德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坚持“保护优先、属地管理、科学养护、合理利用”原则,大力发掘古树名木的生态、文化、科研、历史等价值,让“绿色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持续擦亮“绿美英德”生态名片。
护林员正在古树公园巡林。陈咏怀 摄
制度筑根基 “林长+”压实守护责任
走进英德市东华镇雅堂村,在村庄的东部,一株偌大的榕树傲然屹立,见证着村子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这是我们村的‘镇村之宝’,见证着村子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望着盘根错节、树冠如盖的古榕树,东华镇雅堂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林长赖祥监介绍道,雅堂古榕树有430多年的树龄,树高27米,冠幅36.5米,树身要六七个人手拉手才可以围合,为二级古树。2019年,雅堂古榕树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
雅堂古榕树是英德诸多古树名木中的一株。地处粤北的英德有林业用地面积592.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9%。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出众多古树名木,当前,英德共有古树名木692株,其中名木2株、一级古树5株、二级古树20株、三级古树665株。
立足“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定位,英德把绿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每株古树都是活着的‘绿色文物’。”英德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书海介绍,为守护好古树名木,英德构建“林长+古树名木”管护机制,制定印发《英德市镇、村林长遍巡古树名木工作方案》,由市级林长率先垂范,推动各镇(街)常态化巡查辖区古树名木,建立健康巡查台账,及时解决古树名木保护难题。同时,目前按照“一树一档”要求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与全市24个镇(街)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各镇(街)辖区范围内古树名木责任人,确保每一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管护。
英德构建“林长+古树名木”管护机制,推动各镇(街)常态化巡查辖区古树名木,建立健康巡查台账。陈咏怀 摄
连江口镇林业站负责人冯久周每个星期都到浈阳峡风景区,查看两株白玉兰古树的生长情况,做好台账登记。“两株古树都挂有‘身份证’,群众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查询了解古树更多生长信息,以及与詹天佑结缘的故事。”冯久周说。
1910年秋,粤汉铁路修至英德,詹天佑时任总工程师。修建过程中,詹天佑在铁路规划线内发现两株白玉兰树需迁移,于是将其移栽至连江口火车站。曾经的火车站站台已改造成旅游景区,而历经百年沧桑的古白玉兰树仍绿意盎然,默默守护着过往的旅客与游人。
多措护“文物” 古树名木实现“老有所依”
日前,广东省林科院专家团队与英德市林业局技术团队到浛洸镇鱼咀村,查看一级古龙眼树的生长情况,并研究制定保护复壮方案。
“这株古树主干已中空并出现大面积的腐烂,养分供给不足,影响树体的生长和安全。”英德市林业局技术团队表示,初步计划实施土壤改良、树体防腐、病虫害防治、促根施肥等办法,重新激活古树根系生长发育。
鱼咀村空心的古龙眼树仍旧开花结果。陈咏怀 摄
保护古树名木,既是在关注生命跨度的奇迹,也是在延续古老文化的记忆。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新公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英德以此为契机,下好古树名木保护“绣花功”,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树名木,众多古树实现了“老有所养”,长得更加枝繁叶茂,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方面,英德组建由23名林业工程师及以上人员组成的古树保护技术专家小组,实行包片对接各镇(街)进行技术指导,规范古树生长鉴定及后续资源认定,为精准保护提供专业支撑。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古树名木培训166人次。
另一方面,探索“绿色金融”保障机制。为全市在册古树名木投保公众责任险,覆盖因古树名木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完善古树名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依托清远市投保的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累计完成42株古树复壮救治。
水边镇热水村一株180年树龄的古樟树曾被台风吹倒。林业部门接报后,立即组织施工团队和技术团队进行抢救,将其安全扶正,并实行根系消毒、促根处理、科学填土、加固支撑等关键措施,如今,古树已重获“新生”。
此外,英德还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绿美生态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讲好古树名木故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认养认管。目前全市已有10株古树名木获得认养并挂牌管理,推动“绿色文物”从“政府管”向“全民护”逐步转变。
英德的古树名木全部实现挂牌保护。陈咏怀 摄
广东稀美资源有限公司认养了连江口镇的两株名木白玉兰树。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认养英德的古树名木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希望能借此让更多人了解古树名木的价值,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古树焕新绿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自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英德积极探索打造“古树+”特色文旅品牌,通过实施古树复壮、环境提升等工程,并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充分释放古树的生态价值、文化底蕴与经济潜力。目前,英德已建成绿美古树乡村2个、古树公园1处。
在黎溪镇铁溪村大围村小组后山片区保留着一片古树林,这里朴树、枫树、山蒲桃等十余种树木蓬勃生长,与旧屋古墙相映成趣,成为当地一景。
此前,这片古树林受白蚁腐蚀,枯腐枝随地可见,存在安全隐患。对此,英德投入复壮和改造资金,以古树林生态保护为主体,修建景观台、游步道、休憩桌椅、歇息亭,以当地历史人文为引导,打造大围古树公园,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孩童嬉戏玩闹的好去处。
铁溪村大围村小组打造古树公园。陈咏怀 摄
铁溪村党总支书记陆神华表示,铁溪村整合亚婆田白水寨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南粤古驿道、生盈茶业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让更多游客认识了解大围村小组的历史文化,把大围古树公园打造成展现绿美英德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位于横石塘镇的龙建村围子下组,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的生态古村落。村子背后有一片古树群,走进其中,遒劲的树枝、斑驳的树皮显示着岁月的沧桑,茂密的枝叶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绿意更浓,让置身其中的人心旷神怡。
“以前古树林里都是泥路,现在修建起石板路,也安装了路灯,村民有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龙建村党总支书记谢北文介绍,围子下村依托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项目,对所有的百年古树进行登记建档,建设公共休闲绿地(绿美家园)、生态科普宣教廊、绿美乡村景观廊等设施,还对整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古村落颜值实现提档升级。
留住绿美英德乡愁记忆,传承好历史文脉。英德市林业局表示,将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的生态、文化、旅游价值,进一步打造古树名木与人居环境相适应的乡村生态系统,提升城乡绿色生态品质,助力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
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虞月毅 刘恒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