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产品融合打籽绣、轮廓绣等传统针法,不仅保留侗族花鸟纹样,更创新融入现代设计,今年暑假卖得最火爆,月销售近30万元。”9月12日,在黎平肇兴侗寨侗品源靛染文化体验馆(以下简称“侗品源”),创始人陆勇妹拿着新研发的茶席系列文创产品向记者介绍。
“今年景区搞了很多次活动,比如‘村歌’大赛等,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肇兴游玩,我们店里也跟着沾光。”陆勇妹指了指二楼体验蜡染的游客说:“你瞧,今天还有广州来的百人旅游团。”
陆勇妹在侗品源靛染文化体验馆摆放非遗文创产品。吴运镇摄
自2015年成立以来,侗品源始终深耕侗族靛染、蜡染、刺绣等传统手艺,产品涵盖蓝靛染、扎染、侗族织锦等多个门类,已取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0项发明专利在申报。今年以来,侗品源不仅打造了集展示、体验、教学于一体的精品体验空间,还创新开发出手工靛染香包车枕、茶席等100余种文创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近期还新招了34名刺绣能手和业务员。
“我是隔壁黄岗侗寨的,一看到招工信息就觉得这活太适合我了,当场就报了名!”新员工吴娘肯笑着说,“在这里上班不仅能赚到钱,更让我的刺绣手艺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有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侗品源”各项业务指标同比2024年增长约20%,接待研学体验游客1.2万余人,签约机构18家;经营总收入约1080万元,发放工资420余万元。
游客在侗品源靛染文化体验馆体验靛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摄
陆勇妹还有一个身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蓝靛靛染工艺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她联合肇兴村及周边村寨妇女,创办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文创三带”模式,培训绣娘3000余人次,有效带动周边123个村寨2000多名绣娘灵活就业,每人年增收5000元至1万多元不等。目前,该合作社规模持续扩大,成员已发展至228人。
陆勇妹说,侗族蓝靛染技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既带来巨大流量和商业机会,更是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的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