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渠清水滋润郫都田野的同时,一座座水码头与场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三道堰镇便是其一。
▲三道堰镇 图片来源:成都水务
三道堰,又名三导堰,因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由于徐堰河、柏条河纵贯镇域全境,三道堰镇水源丰富、水质清澈、风景优美,素有“天府水乡”的美誉。
2017年,三道堰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关于三道堰静谧的田园风光,清《天全州志》收录有《三道堰路旁田舍》诗:“炊烟敛平野,田舍望参差。堰上流通井,林边竹构篱。乱藤牵路狭,老树向人欹。到此多幽赏,衣冠恐未宜。”
▲三道堰古镇 图源:三道堰景区
三道堰镇还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连接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的枢纽。境内徐堰河与柏条河在石堤堰合流后,重新分成两河,即毗河与府河。毗河汇入沱江,府河则绕流成都东城后与南河合流。
▲湿地美景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发达的水系,是天然的航运通道。三道堰镇是郫都区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
▲水乡风光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在过去,三道堰镇的码头上,木船如梭,货物如山,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繁荣的商贸,聚集了庞大的人气,促使三道堰镇愈发繁荣。明朝时,湖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陕西会馆已经集聚三道堰。民国时,三道堰镇经营的洋广杂货不差成都丝毫。
如今,成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的三道堰,已不再担负水路通衢的重任,比之往日,多了几分诗意,添了几分安逸。
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三道堰镇已成为成都人休闲娱乐的乐园。
来源|《这里是郫都》、郫都史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