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过,然而盛夏的余温犹在。
车行长宁,只见青山翠竹如浪涌波涛,淯江蜿蜒穿城而过,眼前的美景好似一幅婉约的水墨画卷,其间点缀的蝉鸣鸟语和游人欢笑,则宛如神来之笔,让这幅水墨画卷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彰显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无限生机。
当前,长宁县正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奋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使得“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新画卷正在长宁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筑底 绿水青山涵养发展成色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长宁县梅硐镇的大水沟国有林场,只见广袤的山林延展无边,高大葱郁的树木遮天蔽日,穿行其间,凉风习习。
大水沟国有林场 长宁融媒供图
据了解,大水沟国有林场海拔1400余米,面积1600余亩,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区内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较为完善的高海拔竹类原生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科考价值。就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林场,护林员杜为军已默默坚守了20多年,从不惑到年近古稀,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着广袤山林,以每年走坏十几双胶鞋,磨烂近百只手套为代价,守护着林场。
“护林的收入不高,很多人都觉得我傻,认为这份工作没意思,但我不这样认为。”杜为军目光坚定地告诉记者,“我护的不仅是山林,更是子孙后代的饭碗和福气。”
在长宁,像杜为军这样的护林员有上千名,他们将巡山护林细化到最小单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长宁县的生态保护事业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独有偶,位于长宁县龙头镇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长江鲟保护中心里,数以万计的长江鲟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正在养殖池中自在游弋。这里是保存鱼类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长江鲟保护中心,长江鲟鱼苗在池中欢快地游动
“全国一共才18尾长江鲟原种,而我们中心就有17尾。这18尾长江鲟原种均捕捞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为恢复长江鲟种群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中心研究员周波告诉记者,如今该中心保有长江鲟亲鱼1400多尾,每年,放流长江的长江鲟鱼苗达10万尾。因长江鲟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长江鲟成了不可能被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保护中心选址长宁,主要还是因为长宁的生态环境好,水量充沛且水质较好。”周波说,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建立一个科普基地,让更多的人走近长江鲟、了解长江鲟。
游竹海,观云海
长宁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从深入开展护林工作、长江鲟保护繁殖便可见一斑。近年来,长宁县以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姿态,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如今的长宁,森林覆盖率达65.6%,73.1万亩竹林绵延成海,蜀南竹海更是被誉为“天然氧吧”;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数据显示,2024年长宁累计优良天数333天,全市排名第二,负氧离子含量远超城市数十倍。以生态筑底,绿色已成为长宁发展的根本底色。
活力新章 “文旅 +” 模式赋能破圈出彩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长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充沛的养分。以建设国家旅游名县为契机,长宁持续深化文旅融合,积极创新并培育“文旅+赛事”“文旅+非遗”等新兴业态,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不断推动长宁文旅“破圈”出彩。
“竹马”激情开跑
9月,长宁将迎来一场体育盛事——2025长宁·蜀南竹海半程马拉松。报名通道开启后,当地资深跑友余海华第一时间就报名参赛。“以前,我都是去外地参加马拉松比赛。如今,能在家门口参赛,我感到非常自豪。”谈及“竹马”,余海华非常期待。
跑一场“竹马”,游览一次长宁美景。相较于余海华期待的“家门口比赛”,对全国各地跑友更有吸引力的则是蜀南竹海半程马拉松将竹林风景融入赛事,选手们可以在奔跑中品味长宁“风吹翠绿动,水流绿影幽”的独特魅力。
将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长宁积极探索“文旅+赛事”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第十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暨“中国旅游日”四川省分会场活动、2024长宁·蜀南竹海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和赛事,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如今,“跟着赛事游长宁”已成为新的旅游风尚。
以非遗破题,把非遗嵌入文旅发展格局,使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焕发新活力,勾勒一幅“文化留得住、游客记得住”的动人画卷,这是长宁积极探索“文旅+非遗”,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的又一有效尝试。
炎炎夏日,不少游客到双河吃凉糕、纳凉
今年“五一”期间,长宁以省级非遗“双河凉糕”为核心,举办了“一口凉糕甜・一城全竹宴”非遗嘉年华活动,以“舌尖非遗”撬动了文旅消费大市场。活动期间发放了100万元文旅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超过772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35.2万元。央视对该活动进行了三次聚焦报道。
通过举办非遗主题活动等,双河凉糕这一传统小吃不仅成为长宁乃至宜宾的美食名片,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旅IP。不少游客慕名来到长宁双河镇,只为品尝一口正宗的双河葡萄井凉糕。如今的双河镇,已发展11家凉糕店,带动就业岗位120余个,凉糕年产值达3000万元。
除了甜蜜的凉糕,在双河镇,另一项非遗——酱粑酱油正伴随着游客的增多,为更多人所熟知。不同于其他酱油仅选用黄豆为原料,酱粑酱油以“五谷”为原料,经过破碎提浆、和面、蒸煮、自然发酵等11道工序,再历经900天以上晾晒,最终形成无添加、纯手工酿制酱油。据史料记载,双河酱粑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始于唐朝,是长江上游流域乃至西部地区酱油技术、酱油文化的独特典型,2023年4月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经晾晒后的酱巴酱油口味醇厚,深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在双河镇,生产和售卖酱粑酱油的常香园酱油坊门庭若市,除了游客争相购买,酱油坊还与成都、上海等地的米其林餐厅合作,定制高端酱油产品。酱粑酱油这项非遗酿造技艺也在文旅融合中实现了“老味新生”。
……
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长宁县围绕创建国家旅游名县目标,以“拼、闯、实”的奋进姿态在“文旅品质提升、文旅品牌提档、文旅消费提振”等领域深耕细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数据显示,2024年,长宁县接待游客1517.58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54.53亿元。
发展蝶变 碧海浪涌绘就共富画卷
生态“谱曲”,文旅“作词”,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落到长宁老百姓的口袋里,增加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立“竹”资源,用“竹”优势,做“竹”文章。依托73万亩生态竹林,长宁大力发展竹产业,让生态资源充分焕发产业活力。
在古河镇,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8条生产线运转不停,每天有数十吨鲜笋在这里被加工成各类笋产品,发往上海、重庆、陕西、广州等多个省份。据了解,该公司积极开展食品行业基础性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现已完成多项专利申报。其中包括多项关于竹笋、竹荪、竹膳食纤维应用的发明专利,同时正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力争把企业办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创新能力、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食品企业。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的四川省第十一批(2025年第2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中,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光荣上榜。
村民陈光平(左)与专合社负责人一边交流一边采竹荪蛋
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还孕育出了丰富的竹下立体生态经济,铺就了一条生态富民路。在梅硐镇泽鸿村,村民陈光平将自家林地“零租金”流转给正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林下竹荪种植。
陈光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自家荒芜的3亩林地打理干净后交给专合社,仅此一项就可获得每亩300元的劳务收入。不仅如此,平时他在自家林地里管护竹荪,专合社还会另外支付工钱;到了竹荪采收季节再来帮忙,又能领到一份劳动报酬。“咋个算都不吃亏。”陈光平笑着说。
今年,正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600亩林下竹荪,光支付村民劳务费就达120万元,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让竹林变“粮库”,长宁县带动竹区群众发展“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立体生态经济,规模达万亩,并培育出“竹海长裙竹荪”“长宁苦笋”等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宁县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
绿竹掩映下的“蜀山南”民宿 长宁融媒供图
依托长宁文旅的火热发展,越来越多的长宁人吃上了“旅游饭”。在铜锣镇,一处名为“蜀山南”的民宿,以其独特的“回归自然”“心灵疗愈”理念,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客人。在这处掩映在竹林下、被稻田包围的乡野民宿,除了欣赏乡间美景,品尝原生态的乡间美食,客人甚至还能跟着民宿主人一起去体验农村“九大碗”……民宿主人艾伶是云南人,也是一名地道的铜锣媳妇,曾在丽江经营了10年民宿。前两年,艾伶与丈夫一起回乡创业,开办了这家民宿,生意一直很好。
“长宁欣欣向荣的文旅发展态势,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源。”艾伶说,接下来,她还计划推出磨豆浆、做柴火饭、掰苞谷、挖竹笋等一系列体验活动,升级“边住边玩”体验,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
此外,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长宁县还加大了对人居环境、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的城市变美了,生活环境变好了。”长宁镇洪谟社区居民何卫权告诉记者,如今的长宁越来越热闹,名气越来越大,作为一名长宁人,他感到非常自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宜宾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乘着发展的东风,以良好生态为发展底色,长宁将持续擦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等金字招牌,不断深耕竹文化IP,丰富业态场景,提升服务品质,力争到2027年创建成为国家旅游名县,让“美丽长宁、爱上长宁”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为宜宾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贡献长宁力量。
来源:宜宾融媒
编校人:熊章瑞
审核人:李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