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万众瞩目的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作为常泰长江大桥进入常州后的“第一站”,长江畔的一座小岛也“火”了起来——桥吊如虹、村嵌江湾,魏村街道新华村德胜岛如一颗“明珠”,在江涛中熠熠闪耀。
“这半年来,到我们德胜岛打卡看大桥的游客络绎不绝,店里的客流量也比往常增加了不少。”村里一家酒店的老板娘、土生土长的魏村人黄建琴说,“每逢周末,很多客人专门从市区赶来,就为了一睹大桥雄姿。现在大桥通车了,我们更要热情欢迎泰州市民来店里打卡品尝特色菜。”
黄建琴对常泰长江大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大桥建设期间,部分建设者就住在她的酒店里。“如今站在大桥上,俯瞰滚滚长江,一想到这项宏伟的世界级工程都是由这些普通的建设者从无到有建造起来的,真是太了不起了!”她感慨道。酒店离大桥很近,黄建琴经常去江边散步,也亲眼见证着大桥建设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魏村一桌菜”美食品牌
作为当地的一家特色餐饮店,“金汤鲥鱼”是店里的“招牌菜”。“鲥鱼养殖基地就在村里,从鱼塘到餐桌不超过10分钟,鱼下锅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吃过的客人都称赞鲜美无比。”黄建琴介绍道,前不久,她在自己的视频号上推荐了这道特色菜,很快就收到了大量预订信息,其中有不少来自泰州的顾客。“这真是借了大桥的东风,让我们村的美食美景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
如今的新华村
上世纪60年代,新华村这座江畔村落从编柳条筐、村办柳器厂、电子五金厂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办了我国家电制冷行业中配套部件最全、品种最多、供货量最大的专业集团。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迁,新华也逐渐从“工业立村”转向“生态兴产”,让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以前靠工业吃饭,现在借大桥的东风,把长江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新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德荣的话道出了新华村的转型思路。
今年上半年,11家单位在德胜岛文旅项目推介会上集中签约,成为新华村拥抱“大桥时代”的关键一步,项目涵盖乡村旅游、研学教育、水上运动等多个领域,未来将成为串联长江两岸的文旅新节点。文旅项目的落地不仅能吸引游客,更能深化跨江产业合作,为区域联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变化已悄然惠及村民。“现在周末来吃饭的游客就比以前多三成,大桥通了,外地客人肯定更多。”村里的另一家农家菜馆,今年扩大了经营规模,满心期待着客流高峰:“江水更清了,岸边的景更美了,看着家乡一天天变样,打心底里高兴!”
新华村的转型,也是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新北区以长江生态保护为基底,推动一个个乡村像新华村这样实现“蝶变”——有的依托特色农业擦亮品牌,有的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民宿,有的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研学基地,2024年,全区新增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9个,新华村榜上有名。今年,沿江农文旅融合项目加快建设,正推动文旅休闲、创意科普等“农业 +”新业态深度融合,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推动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常州高新区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宏伟的蓝图要落到纸上,再具象到一个江畔村落,在郭德荣看来,新华村有自己的天然优势:“响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时转变思路,我相信‘绿水青山’定能变成让村民口袋鼓起来的‘金山银山’。”
来源:常观 魏民之声
编辑:张小琰 马晨晞
审核:周娴 袁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