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力冲刺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济阳正以蓬勃之姿展现着新气象、新作为与新成果。作为济南北部中心城区,济阳立足自身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研学旅游这一新兴业态正成为推动济阳发展的强劲新引擎,不仅为城市注入活力,更让济阳的声音与故事传向四方。
资源禀赋:多元文化交织的研学宝库
济阳坐拥得天独厚的研学资源,黄河文化、闻韶文化与非遗文化在此交相辉映。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济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与独特的自然景观。葛店险工坝“曲坝观涛”处,滔滔河水尽显雄浑壮阔,是学子实地感受黄河文化底蕴的绝佳研学地;作为孔子闻韶之地,济阳闻韶文化源远流长,学子在济水韶音博物馆可通过丰富的文物、史料展示,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仿佛穿越时空,与孔子一同聆听那千年之前的悠扬韶乐,探寻儒家思想起源,实现一场跨越古今的深度对话;非遗文化亦是亮点,黑陶、鼓子秧歌等非遗项目承载着济阳人民的智慧与记忆,黑陶制作需经选土、制坯、烧制等复杂工序,研学中的学子亲手揉泥塑形,体悟传统手工艺魅力,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济阳独特文化IP。
创新模式:“研学+”激发无限可能
济阳积极探索“研学+”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多元研学场景。“工业+研学”中,旺旺、泉麦等企业开放研学通道,学生走进旺旺工厂参观食品生产流水线,了解现代化食品生产工艺,借趣味互动了解现代工艺、揭开工业奥秘,既增长见识,又种下科技创新种子,实现科技与情怀双向奔赴;“农业+研学”以长田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通过沉浸式农耕体验,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播种、浇水、收割等农事活动,在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让“可带走的乡愁”成为亲身经历的深刻记忆;“非遗+研学”则将黑陶、鼓子秧歌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学生们学习黑陶制作、鼓子秧歌表演技巧,在动手实践与艺术表演中,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发展成果: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济阳研学旅游发展成果显著,已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2025年精心推出6条“一日游”精品研学路线和12家精品研学旅游基地,涵盖历史溯源、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等多个主题,串联起沿黄景点与非遗工坊,打造出四季不间断的研学课程体系,成为济阳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线路;为整合资源,成立含29家研学基地及文旅企业的研学旅游联盟,通过品牌共创、市场共拓、资源共享推动研学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升级,同时完善研学旅游配套设施,优化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建设“九曲黄河万里情”文旅项目,开发特色课程打造全方位研学矩阵。其成果获广泛认可,2025年4月16日,《中国文化报》以《山东济南:旅游产品在焕新》报道其“研学+”融合实践,标志着济阳的研学品牌正式迈入全国视野。
未来展望:打造全国研学标杆
未来,济阳研学旅游将锚定“打造全国研学标杆”这一核心目标,以系统化、高质量发展为路径全面推进工作。一是深耕本土资源禀赋,在优化现有精品研学路线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闻韶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内涵,不断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活动品质,让研学内容更有深度、更具吸引力;二是强化协同与保障支撑,既充分发挥研学旅游联盟纽带作用,推动各成员单位协作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研学产业发展强大合力,也持续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为广大游客和学子打造舒适便捷的研学环境,同时常态化举办各类研学主题活动,以优质体验吸引更多人走进济阳,感受独特文化魅力与浓厚研学氛围;三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依托新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宣传形式与内容,让“济阳研学”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切实以研学旅游发展新成效,为济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旅动能。
来源:济阳宣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