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地图上的甘肃,恰如一柄温润的玉如意。
这柄“如意”,连通着雄浑边塞与锦绣中原,融汇了大汉雄风与盛唐气象。这里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孕育地,是农耕与游牧、华夏与西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对话的开放之境。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相拥,成其高远;雪山、草原、沙漠、冰川错落其间,赋其灵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遥望,塑其庄严。
图源:小红书@大鹏给点粒babyfacekiller
九月山河初入秋,文韵风华映凉州。近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武威市委网信办及各市州文旅部门共同支持的“如意甘肃・山河共秀”2025年文旅创作者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启幕。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在会上讲话,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世平致辞。武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华伟,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治纲出席大会。来自国内16个省(区、市)的文旅部门负责人、新媒体代表,全国文化旅游优秀内容创作者,“如意甘肃・山河共秀”短视频与摄影大赛优秀创作者,甘肃省各市州文旅部门负责同志,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合作媒体平台代表及武威市相关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文旅创新。
从大漠孤烟的远方诗意,到天水麻辣烫的人间烟火,甘肃文旅正在从文化传承、IP打造、资源整合、体验升级等方面多维度发力,主推文旅融合,赋能百业。何效祖指出,作为“文旅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一是打造文化IP,甘肃要做文旅资源整合利用的创新者。二是策划创意活动,甘肃要做文旅宣传营销的引领者。三是挖掘“暖心”事件,甘肃要做品质旅游的服务者。四是讲好中国故事,甘肃要做文明薪火的传递者。
何效祖强调,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化旅游活动是推动不同文化互鉴交流、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有效方式,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依托。热忱期盼广大文旅创作者,要有情怀、有担当、有激情,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让沉睡在陇原大地上的古遗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讲好甘肃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递温暖明亮的正能量。
秦时月,汉时关,葡萄酒,夜光杯……“如意甘肃”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离不开文旅创作者与古代诗人的时空接力。开幕式上,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为“如意甘肃・山河共秀”短视频及摄影大赛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向每一位用创意点亮甘肃的创作者致敬。“丝路文旅新媒体创作计划”同步启动,文旅中国、央视网文旅、浙江、江西、宁夏、山西、陕西、四川等文旅单位代表持旗上台,每一面旗帜,不仅代表一个地方,更代表一份承诺、一份责任、一份对文旅未来的共同信念,让甘肃文旅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作为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甘肃历来是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见证地。民族服饰秀专场文艺表演以“鼓舞陇原、丝路溯源、生生不息、和合之美、山河共秀”为脉络,将甘肃民族服饰、传统音乐、特色舞蹈与深情朗诵融为一体,多角度诠释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与深厚的精神内核,让在场嘉宾沉浸式感受甘肃文化的多元与厚重。
作为“丝路文旅新媒体创作计划”的央媒代表,文旅中国新媒体中心总监马思源表示:“近年来,甘肃文旅始终以‘出新’破题,以‘出彩’立形,以‘出圈’传声,深耕在地文化资源,把丝路驼铃的悠远、敦煌飞天的灵动、汉简文书的厚重与鲜活故事悄然织入景区肌理,让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始终牵动全国目光。未来,文旅中国将立足中央媒体站位,深度嵌入甘肃文旅发展脉络,以更具温度的内容创作、更具广度的传播矩阵,引国内外游客循着文化脉络走进甘肃、读懂甘肃,让‘如意甘肃・山河共秀’的鲜活图景,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衣袂翩跹,将千年智慧凝成永恒的色彩;河西走廊的驼铃穿越时空,在沙海中回荡丝路的史诗;黄河水承载着黄土高原的浑厚,浪花里翻涌着《诗经》的韵脚。
在这里,万物皆可成诗。
麦积石窟的佛陀低眉浅笑,与游人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张掖丹霞以大地为画布,挥洒出落日熔金的绝唱;甘南草原的经幡在风中吟诵,让旅人的心灵找到归途。
在这里,刹那即是永恒。
亦如诗,亦是远方。
在甘肃,遇见一场如意之旅。
来源:微信公众号“文旅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