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中英街可以说是深圳最经典的旅游景点,不过,在大湾区生活了这么多年,深圳也去过无数次,但中英街却从未到访过,实在是有些遗憾。这次启动了深圳二日游,便将第一个目标选定在这里。
搭乘地铁在沙头角站下车,地铁站内有清晰的指示:步行前往走B口出,大概需要20分钟,也可从A1口出选择搭乘B619路公交。想了想,决定先走一下,回来时再坐巴士。
深圳8月的阳光十分强烈,不过这条沙深路却很阴凉,一是街上的树木茂密,二是街边的楼房刚好挡住了阳光。不同于市中心,这里呈现出来的更像是一个小镇的风光。
很快,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检查站。中英街属于边境特别管理区,虽然不需要办理港澳通行证签注,但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还是需要登记身份并进行预约和验证。询问工作人员,说非深户籍需要一周时间的审核期,顿时心中一凉。门口有二维码,可以扫码预约,先试试再说。结果显示预约成功,还好没有放弃,不然真就白跑一趟。接下来就是安检、刷身份证,然后顺利过关。后来猜想工作人员说的应该是“深户间隔7天、非深户间隔30天”,他们可能把意思理解错了。
中英街的面积不大,只有0.18平方公里,很快就能转上一圈。它的西北部与香港沙头角接壤、东、南部为沙头角湾,是大陆唯一与香港水陆相连的区域。这里的总人口约5000人,其中香港居民占了一半,有着“一街两制、一街两境、一街两景”的独特风情。
很多人到中英街,主要目的就是购物,这里拥有独特的天然免税优势,也集中了很多老字号商店。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其吸引力在慢慢降低,不过,依然能看到商店中熙熙攘攘的购物大军。
我的目标则不是购物,而是这里的人文景观。有点遗憾的是,来的时候已接近下午5点,最想参观的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已经闭馆。出发前怕热,在酒店多待了一会儿。不过,界碑、古井这些文物却不会错过。
刚过关,就在街口处看到一口古井和一座界碑。这口古井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当地的客家人开凿,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898年中英勘界后,古井被划在中方一侧,而居住在香港的乡民常来到这里取水。所以,中英街世代传唱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歌谣。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1899年,中英双方勘定新界北部陆界。中英街8块界碑中属深圳管理的5块,分别位于1、2、3、4和7号,分布于中英街街心。这些界碑既见证了近代屈辱的历史,也见证了香港回归和祖国走向繁荣。
博物馆前立有一口警示钟,为纪念香港回归三周年所铸。它提醒着每一名中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