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尘封千年的商人行李清单,一幅横跨欧亚的中世纪物质生活全景\x0a一次旅程、一种生活,从碎片中复活一个日用与贸易交织的世界\x0a综合多学科成果,还原前现代远洋旅行技艺,重思流动性及身份构建\x0a\x26amp;nbsp;\x0a易哲家的亚伯拉罕,是一位中东犹太商人,故乡在北非的伊夫里克亚(今突尼斯)。他1132年从亚丁向西启航,抵达印度的马里布拉特,以门格洛尔为主要基地,从事植物产品和金属的中间商贸易,娶有一名印度妻子,生养了三个孩子。\x0a\x0a亚伯拉罕两次在印度长期居住。1149年,他携全家回乡,先到也门,然后到福斯塔特(老开罗)。他临行前写下的行李清单,由此进入当地犹太会堂的秘库中。\x0a\x0a这份行李清单,长28.3厘米,宽10.4厘米,在一张废纸上列出170多项,是已知中世纪印度洋唯一存世的行李及旅途给养清单。1897年作为“开罗档案”去往剑桥,1950年代被确认身份,2008年才得到完整的阅读和发表。\x0a\x0a因为这份清单,亚伯拉罕的故事以极高的分辨率展现在我们面前,其身后影响大得惊人。2008年,历史学家斯图尔特·戈登给了他与莫卧儿皇帝巴布尔和伊本·白图泰比肩的位置;2013年,亚伯拉罕与摩西·迈蒙尼德和犹太社区领袖犹大家的所罗门这两位崇高人物一起,成为BBC系列节目《碎片中的生活:来自开罗档案的故事》中的“三种生活”之一。\x0a\x26amp;nbsp;\x0a♂️杨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谁也难以想象,亚伯拉罕居然带上了“夹老鼠”的捕鼠器。《亚伯拉罕的行李》通过挖掘破解一份行李清单,展示了一个800多年前包纳地中海和西印度洋的流动世界——正是海洋,将这个地理、人群和宗教纷繁复杂的世界融为一体。\x0a\x0a♂️陈博翼(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除了清单内容所揭示的他在12世纪从印度返回西方时带了什么及其独特的航海历程,通过个体生活,作者讨论了诸如流动性、身份和能动性、文化交汇与种姓关系、印度洋海上旅行的文化和技术等诸多议题,揭示了中世纪印度洋地区贸易和家庭生活的复杂性、文化与宗教的融合,这一融合的历史基础对于理解当今区域世界仍然具有非凡的意义。\x0a\x26amp;nbsp;\x0a♂️Finbarr Barry Flood(纽约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希尔希拉物质史中心创始人兼主任):从餐饮文化、礼物、医药、行李打包和宗教礼仪,到商人的采购习惯和船运,本书充斥着原创性的观点。其整体性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且新颖的跨学科研究典范。
正文
就没见过这么宝贵的行李清单!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