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天2025年7月15日:呼玛博物馆
呼玛博物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烈士塔和烈士墓。
呼玛因呼玛河得名,达斡尔语,意为"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呼玛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百年老县。"两江一河"(黑龙江、嫩江、呼玛河)蜿蜒九曲,养育了呼玛这片美丽的土地。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河、漠河,原来都属于呼玛县,1981年才分出去。
大兴安岭地区古代民族的演变过程大致是:先秦的东胡族群-汉朝的鲜卑部落-唐宋的室韦部族-元朝的林中百姓-明清的"索伦部",最终形成满、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现代的典型民族。
拓跋鲜卑起源于大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北段。公元前一世纪,拓跋推寅率众南迁至"大泽"(今呼伦湖)。二百年间,拓跋鲜卑在这里繁衍生息,富族强兵,借鉴和吸收中原先进文化,视野渐扩,雄心日增。公元二世纪中叶,拓跋诘汾率众二次南迁至匈奴故地。经历代征拓疆,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王朝,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融合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索伦部是明末清初对分布手石勒喀河、黑龙江流域、外兴安岭一带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的总称,是黑龙江中上游的土著部族集团。皇太极时期,从1634年开始到1643年止,满洲军队三进黑龙江,通过招抚、征讨、联姻、朝贡赏赐、编旗设佐等政策统一了索伦部。索伦部的归附,对于清朝统一中国和保卫边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盛京将军副都统穆泰率盛京清兵600名至呼玛尔,会同瑷珲副都统、墨尔根副都统率清兵及当地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民众,建呼玛尔木城。呼玛尔木城具有泊船、贮粮、屯兵、斥堠之功能,亦称呼玛尔船套。
1655年3月,黑龙江上游的呼玛尔河口附近发生了激烈的呼玛尔战斗,盘踞在呼玛尔斯克城堡的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沙俄匪帮遭到清军的沉重打击。
雅克萨战争是1685至1688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对沙俄侵略者进行的两次围歼战,雅克萨战争是中俄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
《尼布楚条约》1689年9月7日,清政府与沙俄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近170多年,中俄东段边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对两国的民间交往和贸易往来起了有益的作用。
抗日救国气壮山河1941年,东北抗联三路军三支队按照中共北满省委的指示,西征北上开辟嫩江平原和大兴安岭游击区。1941年6月至1942年2月末,三支队爬冰卧雪,饮马冰河,踏破兴安万重山,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与日伪进行了大小30多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抗联三支队将士共赴国难,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百余位烈士血沃兴安,捐躯林海,但是抗联精神气壮山河,英雄壮举唤醒了民众,在兴安大地点燃了抗日烽火。
呼玛的剿匪建政,是大兴安岭地区乃至全省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在呼玛地区历时三年浴血奋战,长驱北极,进剿千里,翦除匪患,建立了人民政权。呼玛剿匪斗争的历史背景开阔、地理人文独特、作战区域广袤,敌我矛盾错综复杂,民族关系玄机四伏,自然环境异常恶劣,斗争历程艰难曲折,军民戮力克难排阻,堪为后人铭心永志。
荫正祺,山西省沁源人,1946年夏,到黑河地区剿匪,同年8月任中共呼玛县委书记,9月任鸥浦县委书记。1946年11月7日,在呼玛县三合站与当地土匪武装作战中光荣牺牲。
呼玛是全国著名的产金大县,素有"黄金之乡"的美誉。县域金矿遍布,沙金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约占黑龙江省的一半。二十世纪,仅在兴隆金矿就采到三块"狗头金"。呼玛金山镇因兴隆沟金矿的开采而矿工、商民剧增,房屋鳞次栉比,码头上船只往来穿梭,街道上商号、饭馆、当铺、宝局、会馆等应有尽有,一时极度繁华,当时人们称之为"东方小巴黎"、"大大金山镇,小小哈尔滨"。
清代后期,黄金生产始终伴随着盗采和反盗采的斗争。沙俄势力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霸占金矿探矿权和开采权。直到俄国十月革命,沙俄政权垮台,金矿开采权才被收回。"九·一八"事变后,呼玛的黄金资源再一次被疯狂掠夺,日本侵略者颁布《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法》,设立伪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又遍设作业所、出张所、矿冶所、探矿所等机构,形成对各金矿的垄断网络,把持和垄断黄金生产。
提起祖国南疆的喜马拉雅山脉,地球人都知道那是世界屋脊。可有谁知道,在距它万里之遥的北疆大兴安岭面前,当属后生晚辈。距今5.7-8亿年的元古代后期,大兴安岭还是一个活动的"蒙古-兴安"海槽。距今2.25-4亿年的古生代晚期的海西(华力西)运动时期,大兴安岭主山脉和额尔古纳褶皱系被抬升为陆地,欧亚大陆连成一块,被称为古安加拉大陆。距今约0.7-2.25亿年间的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因处于"华夏隆起带",造就了今天的大兴安岭山地形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