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隶属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地处罗平县东南部,东与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相邻,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八大河乡接壤,西与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相连,西北与大水井乡毗邻,北与旧屋基彝族乡为邻。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42.46平方千米。
清代,属罗平州南乡。民国时期,属南区八达乡。1984年10月,设立八大河区。1988年6月,改为八大河布依族苗族乡。1998年5月,更名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截至2020年6月,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辖2个社区、7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乃格村。
历史沿革
清代,属罗平州南乡。
民国时期,属南区八达乡。
1951年,属第三区。
1963年,属大水井区。
1973年,成立八大河公社。
1984年10月,设立八大河区。
1988年6月,改为八大河布依族苗族乡。
1998年5月,更名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辖舌坡、多依2个居民委员会,罗斯、大坡、八大河、六鲁、当别、六朋、团坡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00个村民小组。有58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辖2个社区、7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乃格村。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区划详情
舌坡社区 、多依社区 、罗斯村、大坡村 、八大河村 、六鲁村、六朋村 、团坡村 、当别村
![[云南 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bab856ec3c74a60a8e342e955299e6e~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58897136&x-signature=36yxrV1QPhZWaR10dbQMXpAX1vs%3D)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地处罗平县东南部,东与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相邻,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八大河乡接壤,西与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相连,西北与大水井乡毗邻,北与旧屋基彝族乡为邻。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42.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低山河谷和中山山地组成;境内最高点位于未坡大箐,海拔1612米;最低点位于三江口,海拔722米。
气候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多年平均气温18.5℃,年积温6047.3℃,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353天。
水文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境内河流有多依河、罗斯河、黄泥河、南盘江和清水江。
自然资源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境内其他自然资源有珍稀植物安息香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楸楞,林木以云南松、杉木、栗树为主,全乡森林覆盖率为72.8%。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名称来历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因境内建有鲁布革水电站而得名。
礼仪习俗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鲁布依族来历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依族少女、“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每年家历3月3日,布依村寨布依族男女青年穿上民族服装云集多依河边,寨竹筏,送荷色,对歌求偶。用特殊的方式和远方来的游人泼水祝福,玩乐嬉戏。鲁布革是云贵两省交界处深山里的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偏僻山村。鲁布革电站建立,电站栏河筑坝形成的三峡风光,使这不为外界所晓的小山乡突然扬名国内外。“鲁布革”是布依语,“鲁”意为“民族”,“布”意为山清水秀的地方,“革”意为“村寨”。鲁布革意为“山清水秀的布依村寨”。
波布依山歌
荔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布依族、汉族、水族、瑶族等多种民族,其中布依族最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布依村寨遍布全县的山山水水。布依族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存,创造了许多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布依民歌。布依民歌源远流长,世代口耳相传,歌词发自心底,是心弦的颤动,感情的奔流。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哀婉动人。就其内容来说,有情歌、历史传说歌等等。一首歌一般有四句,每句五个音节,也有五句、六句、八句甚至几百句的,不管哪种句式,都讲究押韵,歌词一般都用比兴的表现方法。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因场地、时间、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现将主要几种内容和形式的歌作一简介:
情歌
情歌一般是未婚青年男女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歌曲。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便以山歌为媒介,互道爱慕之情、相思之苦、重逢之喜。因唱歌结为夫妻的,比比皆是。试举一首为例:
布依语:练拟昂化念译
汉语:二月盛开金樱花
练让昂化久
三月盛开桐子花
推化念改娄
希望金樱花不要凋谢
绕化久练年
永远相伴桐花到白头
酒歌
每逢聚会,必唱酒歌。唱歌者手持酒杯,歌唱给谁,谁就得唱干杯中酒,再以歌和酒回敬。酒歌的内容很广泛,有尊敬对方而歌的,有感激而歌的,有询问的,有安慰的,有倾诉的,有挖苦讽刺的等等。在座之人,争相端杯一展歌喉,场面非常热闹。如在晚饭时间开始,往往要唱到天亮。酒歌曲调节奏明快,不似情歌的婉转缠绵。历史传说歌为洪荒时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以及本民族变迁的传说故事。往往由一人唱到尾,像摆门子一样,听的人既了解到古代神话,获得有关本民族的历史知识,又享受到音乐美感。
传统文化
布依族女性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学习织布、绣花,几乎每家都有自制的织布机,主要用于纺织具有布依特色的土布、床单。以植物为染料,染出的布为藏青色。
寨中保存“老人房”等祭祖用房及吊脚楼式的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布依村寨特色。“老人房”为布依族传统干栏式建筑,是全村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兔日,全村的男人在此举行隆重的祭“老人房”活动。布依族信奉自然神,平时要祭山、祭水。由么公主持祭祀活动。
节日多且内容丰富,几乎每月都有节日,可分为纪念性、季节性和祭祀性几类,包括春节、三月三、五月节、六月二十四等节日,其中以春节和三月三最隆重。崇拜自然神,每年的“三月三”都要祭水、祭树神、祭山神,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安康幸福。
布依族无文字,民间文学都是口头传承。民歌形式多样,可分为情歌、敬酒歌、出嫁歌、赶米酒歌、迎亲歌等。歌词大多是前人所传,曲调委婉动听。
民族禁忌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风景名胜
鲁布革峡谷
雄奇清幽的鲁布革峡谷,是鲁布革水电站的蓄水库,原是黄泥河的一段凶险的河道,雄鹰都不敢误飞峡内。修筑水电站,高峡出平湖。在峡湖中泛舟漫游如入仙境。景区由雄狮峡、滴灵峡、双象峡等组成,峡湖两岸群山,有的壁立千仞,有的危岩耸立,有的绝壁临水而立,一串串钟乳石倒垂于水面,奇形怪状,有的似巨型葫芦,有的像一串串葡萄。峡口“美女梳妆”迎宾送客;“雄狮”镇守第一峡,“猴子捞月”、“龙宫悬笱”栩栩如生。第二峡名为“滴灵”(布依语言为“猴子”),绿荫蔽日,时有金丝猴出没。绕过“象鼻”,即双象峡,峡内“万年灵芝”惟妙惟肖。
三湖夹一山
“三湖夹一山”是又一胜景。湖水澄碧的玉带湖、腊月湖和弯子湖,环绕着苍翠如黛的腊山。身临其境,如置身于童话世界,顿有超尘脱俗之感。将近湖尽头时,豁然开朗,山上层层梯田一片金黄,远山有一瀑布,在中段分成若干段,下段再合为一股,似轻沙曼舞,称飞龙瀑布。
多依河景区到鲁布革峡谷相距19千米。从鲁布革三峡到九龙十级彩色瀑布群,有38千米。从罗平县城到九龙瀑布群22千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