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去北京亮马河,你会发现水面上飘满五颜六色的桨板,想找块空地方划两下都得瞅半天,这可不是我瞎编,好多人都吐槽亮马河今年“堵板”了。
不光北京,温州楠溪江更夸张,几百张桨板挤在划定的水域里,原来能顺顺当当漂20公里,现在只剩3公里范围,想加速都怕撞到别人。
其实年轻人扎堆下水,不全是为了玩新鲜,就像深圳的杨乐多,周一到周五对着PPT改到眼酸,周末必须逃出去。
今年6月她跟朋友去香港西贡划皮划艇,花3小时赶到码头,划1小时到绿蛋岛,躺在海面上玩手机时说“那一刻像自由的野人”。
这种感觉我特能get,毕竟谁周末不想甩开“班味”,找个地方松口气呢?
水面挤爆了
亮马河的热闹不止在水面,岸边也满是年轻人,打开音响唱歌,还有外国友人凑过来一起嗨。
有博主说“这儿有种经济上行的味道”,我倒觉得,这是大家憋久了的活力全放出来了。
楠溪江更不用说,浙江温州的“厂二代”板栗,后备箱常年放着桨板,从工厂到楠溪江就40分钟车程,雨季一周能漂3次,今年夏天去了才发现,“堵得连水花都难划开”。
为啥这么多人爱划桨板,主要是这玩意儿好上手。
它起源于夏威夷,不用像冲浪那样等浪,站着、跪坐着都能划,新手练半小时就能掌握基本动作。
不像滑雪、攀岩,得练好久才能入门,也难怪,谁愿意学个运动还得遭罪呢?
现在抖音上“桨板”话题播放都超22亿次,随手拍段划水视频,都能收获不少赞,社交属性直接拉满。
装备咋选
玩水上运动,装备是绕不开的坎,本来我以为大家都会直接买,后来发现好多新手都先租着试。
比如迪卡侬的桨板,今年夏天经常断货,租赁的话一天不到100块,还带救生衣、充气泵,啥都不用自己备。
山姆也有卖,九百多到两千多的充气桨板都有,买的人从北京、上海到广东、重庆都有。
新手先租真挺明智,万一玩两次不爱了,也不用让装备在家落灰。
也有人像杨乐多那样,第一次玩选体验团,她花400块报了香港的皮划艇团,含交通、装备、领队,玩了快5小时,觉得挺值,自己就买了防水包、手机防水袋,花了三百多。
板栗这种“老玩家”就不一样了,有三块桨板分别用于白水、巡航和竞速,算下来两千多能买准一线的二手板,八百块的碳纤维桨、三百块的救生衣,比起滑雪、骑行,成本真不算高。
不过他说安全装备不能省,去急流区域,头盔、护肘、护膝一样都不能少,防晒装备也得备齐,“脚踝这辈子都白不回去了”。
问题不少
热闹背后,麻烦事也跟着来,首先是价格战,香港西贡有俱乐部喊“一百块玩一整天独木舟”,成都有的俱乐部更夸张,直接打1.6折,客单价才60块。
搞不清这么低的价格,服务能不能跟上,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万一教练不专业,安全都没保障。
更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楠溪江今年就出了几次事,大多是新手小白,刚会站着划就敢去挑战“白水”,就是那种水流湍急、起泡的河段。
板栗说“河流像永不停歇的雪崩”,可不是闹着玩的,还好温州文旅部门反应快,联合救援队划定了8个安全区,还配了冲锋舟,总算让人放心点。
虽然现在玩水上运动的人不少,但跟陆地运动比还差远了,也就两成多的人参与。
专家说要想发展好,得继续降低门槛,还得加强安全培训,这两点确实关键,如果光靠一时的热闹,不解决这些问题,这股水上热潮说不定很快就过去了。
总的来说,2025年这波水上运动热,本质是年轻人想找个地方甩掉“班味”,在水面上寻点自由。
但要想让这股“蓝色浪潮”一直涌下去,价格战得停,安全得抓牢,不然“堵板”可能变成“怕板”。
毫无疑问,要是能解决这些问题,未来肯定有更多人愿意拿起桨,去水面上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