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徒步到秦石刻所在地卓让村,这肯定是一个惊人的计划,一旦成行,将在人生徒步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首先问询DeePSeek ,不料挨了当头一棒,它的回答是如此铿锵有力:我必须非常明确且负责任地告诉您,从深圳到青海卓让村进行全程徒步,这是一个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成且极度危险的想法。

两地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横跨多个气候带和地形区域,途中将面临无法预估的自然风险和后勤难题。作为助手,我的职责是提供安全可行的信息,因此我绝对不能为您生成这样一个冒险的计划。
Deepseek 竟然罢工,可是远方在召唤啦!
尕日塘秦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犹就冲着这8个字,我多想去那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在它的拥抱中,即使不能触摸,也想看看这经历过2000年高原风的吹拂,雨雪洗礼的岩石。
从秦刻石的记载文字中,可以推敲出这是一个荒诞不经的事件,去人间的神山昆仑为那个始皇帝釆不老药。
那个叫翳的药师带领一行人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戈多的命运,是终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遥远的咸阳帝都,那个傲慢的君王正用阴鸷般的目光投向这里。
爬山涉水,呼吸喘急,一步步登上这海拔4000多米的高坡,没有神药,没有神药,只有那清澈冷峻的扎陵湖。难道就这样空手而归?
翳心有不甘,既然来了,权当到此一游,做个记号,留作纪念吧!

所以,今天的我们,看到37个残留的秦篆:【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却从中读不出大悲大喜,反而只是一种客观,毫无感情色彩的白描。
可是从文化传承上,我迫不及待的想徒步去那里,这可能是我能做到的最虔诚的方式。因为秦石刻不是埋在地里,也毫无后代人加工的痕迹,它是一个个刻在青藏高原、昆仑山脉中的华夏文字符号,无论你是香港、台湾还是大陆,这是我们共同的文明记载。迄今为止,尚无第二个石刻,站位如此之高,挨母亲河如此之近。
早点保护性开发吧!让无数的华夏子孙可以去观瞻,去寻根!
作者简介:蔡启军(深圳跋涉者),襄阳人氏,定居深圳。多年行销生涯,走遍东西南北,阅尽风土人情。曾在《长江日报》《中国经营报》发表多篇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