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很多网友留言,以为唐江又要大拆特拆。今天我们聊聊唐江石板头这条老街,怎么让它既留住老地方的乡愁,又能热热闹闹做成商业街。
北京秀水街的变迁藏着老街改造的密码。早年露天集市人声鼎沸,2005 年改建成商业大厦后,硬件升级了,讨价还价的鲜活气却没了,最终在电商冲击下秀水街冷清下来。这说明老街的魅力从来不是新楼,而是老石板路的肌理、老房子的细节和生活记忆这些抄不走的 “老味道”。
唐江石板头老街的 “修旧如旧” 抓准了要害。1100 米步行道保持原长,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军需处等红色建筑原样留存,游客踩在石板上,才能触摸时光的温度。但保护不能走极端,既不能改成脱离生活的清一色贴皮假青砖骑楼,也不能修成无人问津的博物馆。唐江浮桥头、打船坝夜市的 “微更新” 值得借鉴,老房子外观不变,内部添置现代设施,补建旅游厕所,像绣花般让老空间适配新需求。
(盐街上茶亭角步行到卢氏宗祠门口距离刚好是1314米,下次你们结婚可以走一走,走过一生一世)
唐江六处红色资源更要 “活起来”。可以学学长治荫城古镇的情景剧和松江碉堡遗址的互动项目,让老街的老人们参与编排红色场景,游客能体验当年情境。成都柳岸路的 “需求清单” 机制也很关键,问问街坊们红色景点怎么展示、何时开放,谁来讲解?才能既保持历史真实又增加体验参与感。
古镇老街热闹需要 “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秀水街早年活力就来自百姓自发摆摊。石板头可以成立由居民、商户、政府组成的管委会,用成都蒲阳路 “六步议事法”—— 征集议题、多方讨论、公示方案、监督执行、效果评估、反馈优化,让租金定价、业态规划都由大家说了算,避免坐地起价,恶性竞争。
网络数字化能让参与管理更便捷。可开发社区治理 APP,整合青岛江苏路社区的报修功能和重庆黄桷坪的志愿者招募功能,游客能提建议、能选导游,还能招募 “小小讲解员” 让孩子讲红色故事。成都柳岸路的 “公益合伙人” 模式也可借鉴,商户做便民服务换宣传引流,再设置互助基金反哺老街,既担责任又促经营。租金得吸取秀水街的教训,管委会定指导价,防止资本搅乱生态。
夜市扰民是可以解决的难题。上海丰盛里用 3 厘米减速带、静音地砖和分区经营降噪音,石板头可在夜市与居民区种树隔离,要求餐饮商户装油烟净化器和隔音设备。实行 “阶梯式” 营业时间:工作日晚 10 点前收摊,周末延至 12 点,重大节假日延长需提前通知。每月开 “商居恳谈会”,像成都柳岸路那样让居民和商户当面解决问题,红色景点周边禁开吵嚷店铺,护好安宁与氛围。
业态规划要分区清晰:红色文化核心区少设商铺,聚焦历史展示、文创售卖打卡点;浮桥头与盐街上设特产精选、便民商店和特色小吃,保证老街坊日常生活;打船坝集中夜市摊并物理隔离。卢屋村社区可以尝试打造民宿,这样白天学习红色历史,晚上品尝小吃逛夜市,秩序与活力兼顾。
千年老街变商业街,不只是 “修好房子 + 开店”,而是保持原生态、平衡历史真实、居民参与和商业可持续。石板头也可以借鉴龙岩金融街 “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 的思路,在重要节点办红色文化展演、非遗展示,让老街变成 “城市文化会客厅”,再通过 “公益合伙人” 计划引入导游工作室、文创沙龙、特色民宿,让传统文化有新的表达方式。当年古田会议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的理念至今管用,当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商户从逐利者变成文化传承者,唐江石板头老街一定能留住乡愁,热热闹闹走下去。
全国太多假古镇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若 5 亿元改造资金仅聚焦统一店招、外墙贴砖粉白这类表层形象工程,却未解决老街的功能升级、文化传承或民生需求,甚至出现资金流入个别经营者、关联企业口袋,沦为少数人牟利工具的情况 —— 那不如暂缓盲目改造,先理清 “为何改、为谁改” 的核心问题,而非让老街在 “表面光鲜” 与 “维持现状” 间被动选择。
若您有关于老街改造的具体可行方案(如盘活闲置空间、保留当地文化特色、完善便民设施等方向),欢迎留言提出,我会第一时间整理并转达至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改造真正贴合唐江老街发展需求与居民利益。
(完)
文字编辑:薛林生
温馨提示 :本人学识有限,文章亦难免平实。文中史料引用若有疏漏,观点看法若有偏颇,皆属个人不足。内容仅作交流分享,不构成学术研讨依据,还望各位读者谅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