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利堡往林圩中间的甘豆村有个地方叫老圩,老圩这个地方是不是甘豆村的管辖区域不知道,但距离甘豆村这么近跟自己想象的应该差不了。俗话说带州的地方历史多,带县的地方故事多,而带圩的地方不好说。其实在广西很多地方叫老圩、旧圩的地方都曾经是某个乡镇的原驻地,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都集体搬迁至新地,马山县林圩镇的老圩又带有什么样的故事,本文就肤浅的书写一下现在非常落寞的老圩。
林圩镇的老圩,这个老圩历史上跟林圩镇并没有多大的瓜葛,本文所写的老圩其实是兴隆圩的老圩,兴隆老圩就得从思恩府说起。公元1527年,田州土舍卢苏、思恩土司王受不满改土归流而起兵反朝廷,攻下思恩和田州两府城,并且还指挥叛军攻下武缘、上林等县,烧杀抢夺而震惊朝野。广西总兵召集明军和地方土司兵前去围剿卢、王叛军都无功而返,最后朝廷只能派两广总督王阳明前来镇压。
卢苏、王受得知前来的不是王阳明这个光杆司令,而是王阳明带领的十万大军,卢、王迫于军事压力只能对朝廷俯首称臣。恰巧此时八寨起义兴起,王受追随王阳明前去围剿八寨起义,因功而思恩府白山世袭巡检司。韦贵则在卢、王反朝廷期间解救思恩知府吴期英有功而授封兴隆巡检司。思恩府改土归流后将府治搬迁至武缘县荒田驿,旧府城乔利堡则成为兴隆巡检司的驻地,兴隆巡检司也就是现在乔利圩的旧州屯。
明朝嘉靖19年思恩府土目卢回、刘现、黎德三人带领三千土民反叛,占据乔利堡,兴隆巡检司土巡检韦贵只能逃至新府城荒田驿。卢、刘、黎三土目这场叛乱规模不大,但广西副总兵张经、副史陈茂却用三年时间才平息下来。叛乱平息后韦贵才得知思恩府搬迁至荒田驿的原因,乔利堡易守难攻,不过此地却是匪患猖獗,土民频繁造反之地,为此韦贵只能将司署搬迁至现在的老圩屯。
司署搬迁至老圩屯后因其地处旧府城与新府城之间来往的必经之地,更是安定巡检司走思恩府、南宁的必经之地,依靠便利的交通不久便形成集市。原本以为兴隆巡检司司署在此固定下来,没想到清朝康熙14年(1675),吴三桂部反清,其部下孙延龄领兵进攻思恩府和南宁府。兴隆巡检司虽说是土司,但巡检司规模也就是现在的派出所,为避战乱兴隆第八代土司韦忠耀带领家眷逃至那马城头,直至清朝平息吴三桂才迁回老圩屯。
平息吴三桂后大清版图呈现康乾盛世,老圩再度成为兴隆土司旗下最繁荣的街圩,不过老圩的繁荣也仅维持到咸丰9年(1859)。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亦卷席整个广西,翼王石达开部下赖裕新带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兴隆土司境内,兴隆第16代土司韦彩基不得不将司署搬迁至现在的兴隆圩。兴隆圩,兴隆巡检司司署所在地,兴隆巡检司的辖地相对较广,南至武缘县,北至红水河边,总计有12个城头。
司署搬迁此地原本叫老司署,只因成圩而称之为老圩,起初的老圩比较繁荣。司署不仅是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安保部门,而形成街圩的都是韦氏土司家族,司署搬迁也不仅是司署搬迁,同时搬迁的还有其家族,而没有韦氏家族的支撑,老圩也就慢慢冷清,直至后来的荒废。上世纪90年代,老圩还保留有很多明清时期遗留下的老房子,可惜被村民拆除修建房子,现在的老圩也只能是个屯。老圩屯逛时看到很多村民打牌休闲,且不说是村民,兴隆圩不搬迁,想来老圩屯的村民应该是居民。
路口有个便民车站,便民车站前的公路则是南宁、武鸣走大化的公路,同时也是林圩、兴隆村民走马山的公路,车站固然要有,只不过有没有公交车经过就不知道了。经常来兴隆圩和林圩游玩,极少看到有兴隆至马山的客运车,不知道有没有兴隆至马山客运车这趟路线。前段时间在乐圩乞丐坟附近看到韦景墓,墓前有两根50公分高的望柱,不知韦景跟韦氏土司有何关系,敬请知情者告知,谢谢。茶后文,谢谢拜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