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路,这条蜿蜒于中国大地的红色路线,不仅是一条地理线路,更是一条文化线路和精神线路。
它连接了中国多样的自然地貌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从江西的丘陵到云南的红土高原,从四川的雪山到甘肃的黄土高坡,长征路线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典型的地貌类型。
同时,这条路线也经过了苗族、侗族、彝族、藏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如今,重走长征史诗路,不再有战火与围剿,但却能同样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壮丽与多样,体验长征精神的坚韧与伟大。
10月8号
《重走长征史诗路》
跟着走吧网踵武前贤
追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时光
领略一次中国地貌的自驾穿越
团期:10月8日-11月3日(全程27天)
集结地点:瑞金
自驾:19850元/人(含全程吃住)
路线参考: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9省区,行程约6500公里(以中央红军为主线)
具体行程
▽
突围之旅,血与火的地理印记
01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摇篮;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长征的起点镶嵌在江西南部丘陵地带。这里的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贡水在于都境内蜿蜒流淌,当年红军便是跨过这条河流,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贡水),拉开了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25000里长征的序幕。
如今站在于都东门渡口,眼前的水面因建有拦河坝而显得十分宽阔,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红军渡河西征北上的悲壮情景。
向南进入湘南桂北,红军遭遇了长征路上最惨烈的湘江战役。
兴安县境内的湘江战役纪念馆记录了这段历史。立体沙盘与影像资料还原了这场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惨烈战役,阵亡名单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令人震撼。
转折之旅,喀斯特地貌中的决策
02
贵州境内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仿佛是红军命运转折的隐喻。
通道会议、黎平会议,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遵义这座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形特点,成为了红军休整和召开会议的理想场所。
茅台、土城、赤水河,这些地点与四渡赤水战役紧密相连。
赤水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与红军出奇制胜的战术相得益彰。赤水大瀑布的气势磅礴,似乎还在回响着当年红军灵活机动的军事智慧。
挑战之旅,极限地理环境的考验
03
四川西部横断山脉地区是红军面临自然挑战最大的区域之一。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这些壮举在这片地势险峻的区域上演。
大渡河流域高山深谷相间,地势起伏巨大。
泸定桥横跨大渡河,连接两岸陡峭的山体。翻越夹金山更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这座山脉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
卓绝之旅,高原湿地的生存考验
04
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苦的段落之一。
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河流弯曲曲折,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湿地。
1935年8月21日,红军从松潘出发,历经7天穿越茫茫的若尔盖草原,抒写了一曲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留下的“金色鱼钩”“七根火柴”“丰碑”“草地夜行”的感人故事,仍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曙光之旅,黄土高原的胜利曙光
05
长征的终点落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
腊子口、哈达铺、六盘山、吴起镇,这些地点串联起了长征最后的征程。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明显:千沟万壑、塬梁峁交错分布。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补给站和决策地。
这里相对肥沃的河谷平原为疲惫的红军提供了宝贵的休整机会。
六盘山是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其山势险峻,地理位置重要。
·END·
【作者:走吧网;公众号:走吧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