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河西走廊,风里带着几分清冽的干爽,张掖七彩丹霞便在这澄澈的季节里,展开了一幅从晨晖到暮霭的流动画卷。当第一缕秋阳挣脱地平线的束缚,这片彩色地貌,便在微凉的晨光中缓缓苏醒,开启了一天的色彩叙事。
清晨六点,景区的生态栈道上已零星散落着游客,大多是扛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秋日的晨雾轻盈地萦绕在山峦间,给赤褐、明黄、赭红的岩层蒙上了一层薄纱。观景台的电子导览屏循环播放着丹霞的地质成因,指尖轻触便能听到“2.03亿年前的沉积岩,在风化与流水侵蚀中雕琢出如今的模样”的讲解。远处,东方天际泛起金红,将光线泼洒在连绵的山体上——原本深沉的暗红瞬间被镀上暖金,沟壑间的阴影随光线移动渐次褪去,岩层表面的纹理在晨光中清晰如五线谱,仿佛大地在秋日的清晨奏响了无声的乐章。
正午时分,秋阳褪去了晨时的柔和,变得愈发清亮。漫步景区栈道,脚下的岩石带着秋日阳光的温度,指尖触碰能感受到岩层粗糙的肌理,那是时光留下的纹路。沿途的休息区摆放着太阳能充电椅,游客们坐在这里补充能量,身旁的环保垃圾桶分类清晰,志愿者正耐心讲解“带走垃圾,留下脚印”的保护理念。此时的丹霞,色彩在秋日晴空下愈发饱和,赤红如熟透的秋果,明黄似晾晒的玉米,浅绿像未褪尽的秋草,三色交织处竟晕出淡淡的橘粉,宛如上天打翻了秋日的调色盘。
午后的丹霞,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却依旧不失秩序。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用双语为外国游客介绍秋日丹霞的独特之处:“秋季降水少,能见度高达15公里,是观赏全景的最佳时节。”透过中心的落地窗望去,七彩云海台上游人如织,大家沿着划定的路线登高远眺,秋风吹动衣角,将笑声送到山谷深处。
傍晚时分,秋阳开始西斜,给丹霞披上了一层琥珀色的纱衣。七彩虹霞台挤满了等待日落的游客,大家举着手机、相机,静静等候暮色降临。随着太阳逐渐下沉,天空的色彩从金红过渡到橘粉,最后晕染成淡淡的紫蓝。岩层的颜色也随之变化,赤红变成深褐,明黄转为橘红,连阴影都染上了温柔的粉紫,仿佛大地在秋日的暮霭中换上了晚礼服。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山顶,远处的山峦渐渐隐入暮色,游客们才恋恋不舍地起身下山。
离开景区时,回望暮色中的丹霞,只见点点灯光勾勒出栈道的轮廓,宛如大地在秋日夜晚睁开的温柔眼眸。秋日的七彩丹霞用一天的时光,诉说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里没有夸张的滤镜,只有秋日阳光与红色地貌最本真的交融;没有过度的商业化,只有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或许,正是这份真实与质朴,让秋染丹霞的每一刻,都成了游客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刘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