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顾喆翡
“小时候来玩过,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一到晚上,整条路就黑漆漆的,路面也没有现在这么平整漂亮。这和我印象中的双龙洞完全不一样了,变化真的好大!”来自杭州的陈先生带着家人故地重游,沿着罗电线徐徐前行,山野的气息漫进车窗,是沿路的绿树与泥土被日光蒸出的清芬。这条路并不急着将风景尽数抛给你,它自有它的节奏——时而带你掠过西旺村口一棵老树的浓荫,时而让你与潺潺水声并行。
起始于罗店镇的罗电线,终点位于武平殿村,全长28.06公里。以5A级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中心,串联起智者寺、二仙洞、桃源洞、黄大仙祖庭等主要景区景点。以路引景,为景串线,是名副其实的风景长廊。
老景新颜“混搭”风
引爆乡村新流量
“课本里写的能坐船进洞的地方在哪儿?”“我要去小红书上写的小冰岛打卡,还有881米的莲花观景台,听说拍照超出片。”孩子们兴奋地叽叽喳喳讨论着行程。打开小程序,景区的整体状况一目了然,排队排到哪了,宝藏打卡地怎么走,哪些特色文创值得买,游客不禁赞叹,“太方便了,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排队等待时间,不用去傻等了,可以先去人少的景点溜达一圈。”
游客中心外,景区公交早已等候多时,一站直达各个景点。户外爱好者还能选择山野骑行,别有趣味。金华山“弯急、拐多、景美”的极致骑行路线,如今有了全天守护的“揽月驿”作为后盾,堪称骑行者的理想天堂。驿站内配备稳定WIFI和整洁的洗手间,维修工具和支援服务一应俱全,还有免费食物和茶饮在内的多种补给,不仅如此,驿站还提供电助力自行车租赁服务,即便体力有限的新手骑行者,也能借助助力轻松征服著名的“此生必骑99道拐”。从此,不再局限于白日,晨骑与夜骑同样安心,全程无忧。
“围绕‘交通+旅游’‘交通+产业’‘交通+生态’建设理念,根据婺城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规划,我们通过提升改造罗电线及沿线环山公路,增设往返式摆渡车系统、智慧化驿站、生态观景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婺城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过程中,当地交通部门始终坚持绿色施工理念,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遵循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生态风貌。同时,推进生态修复,将公路融入自然环境,实现公路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如今的金华山罗电线,早已不只有双龙洞这一传统名片,更涌现出九龙村“小冰岛”、西吴联村“花海”等一众网红新地标。此外,野云中溪、大白熊森林等高端露营基地的落成,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构建出多元共生的乡村旅游新生态。经典老景点混搭“网红”新地标,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一季度罗电线沿线累计接待游客近12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9%,门票收入同比增长超65%,研学团、自由行的增长幅度均超60%。
彩虹路变身“星光大道”
绘就乡村平安美丽新画卷
“来我们这的游客挺多的,都是来打卡村里这条彩虹路,以前这儿坡多拐多,容易出事故,铺了这条彩虹路之后就好多了,晚上还会发光呢,美观又安全。” 罗电线洞前村村民对家门口这条路颇为自豪。
据了解,婺城区交通运输局联合浙师大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了这款彩色防滑路面,并应用了新型自发光材料制作公路与隧道交通安全辅助标志。无论阴、晴、雨天,该标志白天吸光后,可在夜间持续自发光12小时,呈现清晰黄绿色,车灯照射更能瞬间激发亮度,延长发光时间。不仅如此,罗电线还更换了三波护栏、增设了广角镜来确保道路安全。
据婺城区交通局负责人介绍,新技术自2010年起在罗电线试验应用以来,大幅提升了夜间道路安全性,有效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事故率下降了70%,深受沿线群众、游客及专家好评。发光绿道如“星光大道”蜿蜒于山水房屋之间,既成为一道素雅夜景,也实现了安全与美观的融合。
目前,婺城区正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多功能信息化平台和交通行业数据可视化系统,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道路管理水平,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依托独具特色的婺派建筑风格,当地对公路沿线的村居与景观进行了系统性整治与提升,成功塑造出“诗境乡村、美丽山居”的独特风貌。乡村公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成为穿越风景的画廊,“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的交旅融合新画卷,正沿路徐徐展开。
(图据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