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行旅随笔(南欧篇)罗马三日
第二日 艺术宝库梵蒂冈博物馆
▓ 王长才
听罗马历史文化专家三赞梵蒂冈博物馆为世界艺术宝库,今天走进去方知此赞不谬。这真是一座艺术宝库,它汇集罗马天主教廷数世纪收藏的无数艺术珍品,反映着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文明辉煌成就。
梵蒂冈博物馆源于距今五百年前的一次地下发掘。1506年1月在罗马提图斯浴场附近,出土一座大理石群雕,这是由希腊人创作的著名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又称“拉奥孔”)。当时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购下了这件雕塑作品,由此起端,开始了教廷历经数世纪的艺术收藏。
梵蒂冈博物馆由12座专题馆、5条艺术长廊构成,综合了古希腊、埃及及基督教等艺术,系统展示13-19世纪意大利艺术发展史,在体现天主教对多元文明吸纳与重构的同时,也见证了权力、信仰与人类创造力交织的历史。在有限的时间里,我穿行在由无数历史文物、雕塑、绘画等构成的艺术森林中,感受希腊罗马历史文化与艺术殿堂级的震撼,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卡拉瓦乔、罗丹等世界艺术大师的名字和作品或迎面而来,或擦肩而过……
无数珍品,看不尽也说不尽,唯有甄选一途。笔下所及,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三件著名镇馆之宝《拉奥孔》《残躯》和《望楼上的阿波罗》。
上文说过大理石群雕《拉奥孔》,它是梵蒂冈博物馆的开山之宝,取材古希腊特洛伊大战中祭司拉奥孔告诫特洛伊人不可让希腊联军的木马来到特洛伊城,而遭希腊保护神雅典娜派出两条大蛇将他和两个儿子咬死。雕塑表现拉奥孔被蛇缠绕而死的悲剧瞬间,其人物扭曲的肌肉、痛苦的表情,与整体的金字塔式构图,展现了希腊化时期(公元前50年)对“悲壮美”的追求,是古希腊雕塑艺术最高成就之一,被誉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在世界艺术史上产生深刻影响。
大理石雕塑《残躯》,由一件完成于古希腊时期的完整男体人物雕塑,经不可知外力作用形成“残躯”而呈现于世。静立于这件只留下躯干与部分大腿的雕塑“作品”,依然感受到巨大力量感。有推测这原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克拉克勒斯形象,米开朗基罗称《残躯》“比自然更懂人体”,并自诩自己是“躯干的学生”,罗丹则视其为“终极艺术品”。
梵蒂冈博物馆的大理石雕塑《望楼上的阿波罗》(简称《阿波罗》),是罗马时期(公元四世纪)对希腊青铜雕塑的摹本。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雕塑表现少年阿波罗追赶毒龙出箭时的一瞬。原本的阿波罗持弓站立,惜馆中所见已失弯弓,但其所呈现优雅站立的姿态,为其赢得艺术史上“男性人体美典范”之誉。观此雕塑,无时不在联想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传世经典雕塑《大卫》。不难想见,古希腊雕塑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其艺术史的深刻影响。
将出梵蒂冈博物馆,决定择日去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展览馆,参观《大卫》原作。
2025.9.2记于罗马客舍
2025.9.20整理于哥德堡托斯兰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