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脉,是秦岭山系北端的余脉,由两列近于平行的山地组成,西列是狭义的六盘山,亦称大关山,是六盘山的主体,东列为小关山。北起宁夏固原寺口子,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界,与甘肃的陇山相连,山脉南北狭长,全长130千米,东西宽10—30千米,山区面积1400平方千米。
六盘山,最早知道这座山还因为它是红军长征最后一个翻越的山脉。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和关陇古道必经之地,东扼萧关、西锁陇中,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
所以,六盘山也是胜利之山。
现在这里是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
2005年,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正式在宁夏固原市落成,馆内陈列着当时红军先烈的一些随身物品,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以此缅怀在长征中为了革命做出贡献甚至付出生命的先辈。
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纪念碑都在高高的六盘山山顶,需要坐景区交通车上去,山路十八弯,云雾缭绕小雨绵绵。(照片是引用晴天的)

到达山顶纪念馆广场,因为海拔高了,山下没有雨但这里正在下雨。
文化苦旅,革命红旅
云雾中,三面红旗后面的长征纪念馆都看不清楚啦!
奔赴而来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主体建筑包含四个展厅,以《七律·长征》诗句命名主题,展示200余件文物及长征微缩景观。
中央红军到达甘肃以后,关于何去何从的问题面临着两个不同的选择,一开始绝大部分指战员认为我军应当向西后转道向北,在与苏联接壤的地区建立一块新的革命根据地,以便加强同苏联的联系,寻求帮助。
而就在不久前的俄届会议上中央军委也同意了这个建议,可就在这时,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经过一年时间的长征率先抵达了陕北,并与当地刘志丹率领的陕北游击队统一整编成了红15军团,陕北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
考虑到这一新的情况,中共中央于9月27日在榜罗镇召开了会议,会议充分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央红军的现状,最终决定放弃进军西北的方案,转道向东,继而向北,与陕北红军会合。

榜罗镇会议后,中央红军开始向陕北挺进,并于10月初抵达了六盘山地区。
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为三省交汇之地,地势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这里也恰恰是中央红军向陕北出发的必经之地。
当时,六盘山地区势力错综复杂,规模较大的有国民党正规军、东北军和宁夏本地的军阀势力马家军,这些反动武装在六盘山附近重兵驻防,给我军的前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为了速战速决,毛主席命令林彪、左权指挥一纵于中午敌军休息之际突然发起进攻,结果不到一个时辰就解决了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跟进,从这里实现了突围。
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饱览六盘风光,展望革命前景,吟出了《长征谣》。到陕北后,他在瓦窑堡把《长征谣》改成《清平乐·六盘山》壮丽词章:“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中央红军继续向前急行军,并于数日后成功抵达了陕北的吴起镇,胜利结束了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
不畏艰险、不惜牺牲、坚定信念、患难与共。
血与火的历程
六盘山名称主要源于其地势险要、山路迂回曲折,需经六重盘道方能登顶,故得名“六盘山”;另有“鹿攀山”传说及汉代“洛畔道”转音说作为补充。
引用两张晴天的六盘山长征纪念馆的照片!
六盘山,打卡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