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华灯渐起。拥有七百余年历史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一改往日的静谧。9月22日,一场名为“文明润心 甘泉映夏”的文化艺术季闭幕式暨“城市文明开放麦”展示活动——甘泉路街道传统文化专场在此拉开帷幕。
作为艺术季的压轴节目,本次活动除了“你演我看”环节,还以“城市文明开放麦”“非遗传承”“社区共融”为主线,设置主题展演、互动市集、深度导览三大板块,古老的文物遗迹与现代的社区文化生活在此刻交相辉映,让市民在漫步、互动和聆听中,感受甘泉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空间里的现代社区活力
活动选址独具匠心。元代水闸遗址是上海城市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见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明。而当晚,它是舞台,更是社区情感的联结场。
活动现场
情景讲述《甘泉今夕》用普通居民的故事,娓娓道出社区的变迁与温情。诗朗诵《灯火里的中国》的歌声则在水闸上空回荡,连接着历史的厚重、当下的辉煌与可触可感的未来。
节目表演
随后,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寻访甘泉”行走地图,将散落在社区各处的文化珍珠串联成链,引导居民去探寻家门口的红色地标、非遗工作室、美丽街区与生态空间,亲身丈量甘泉的文脉与肌理。
“本场活动是传统文化专场,在历史底蕴浓厚场地举办也是希望通过活动,打开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大门,吸引群众走进来,将文化地标再度打响。”甘泉路街道社区党群办工作人员刘斐说,“也希望市民能够以博物馆为起点,使用我们新发布的‘行走地图’,走出家门去多维度感受甘泉。”
非遗在社区与课堂中“活”起来
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是为子长学校、延河中学、平利一小颁发“非遗在学校”课程教学点证书。上海说唱、百衲布艺、石雕技艺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为孩子们课堂上的选修课。
曲艺脱口秀《误打正着》由子长学校的学生们带来,孩子们用稚嫩却自信的表演,展示“上海说唱”的学习成果,引得台下观众掌声笑声不断。
《误打正着》节目表演
“这是个非常好的尝试,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较多开口说沪语的机会,还能掌握‘上海说唱’这个市级非遗。”上海市子长学校政教主任沈文蓉老师说,“我们也通过双师加双轨的形式,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加入跨界融合的内容,让孩子们喜欢并且爱上这一艺术形式。”
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发言人”
本次活动不仅是艺术的狂欢,更是文明的课堂。活动创新性地设立了“城市文明开放麦”环节,并正式成立了“童声里的文明甘泉”——甘泉城市文明小小麦发言人团队。一群来自社区中小学的孩子将用童真的视角观察并传播城市文明。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文明养宠、反诈宣传等摊位也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将文明理念悄然传递。一位带着孙子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王阿姨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还能让小朋友亲身感受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
国防教育摊位
甘泉路街道将持续打造“幸福甘泉”文化品牌,让文化的甘泉持续润泽每一位居民的心田。甘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蔡敏慧介绍:“之后甘泉将多维度对接居民需求,推出更多优质原创节目,让居民将在家门口收获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原标题:《在元代水闸边,共谱一场古今交融的社区文化活动》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胡文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