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几年前我第一次在纪录片里看见藏地节日的画面,我就总盼着能亲身站在那些飘着经幡的广场上,摸摸酥油花的纹路,听藏戏老艺人唱段悠长的唱腔。
去年来拉萨工作至今,中间正好赶上了藏历新年,跟着同事们在寺庙转经,尝了央拉阿妈做的“古突”面团,指尖沾着卡塞点心的甜香时,心里就铆了劲,一定要等着过夏天的雪顿节。央拉总说,那是拉萨最热闹的日子,像把全年的阳光和欢腾都揉进了几天里。

雪顿节在藏语里是“酸奶宴”的意思,央拉蹲在办公室的绿萝旁给我讲习俗时,手上还拿着刚打印的节日调休排班表:“以前是僧人们闭关结束,老百姓送酸奶去寺庙慰问,后来慢慢成了过林卡、看藏戏、展佛的大日子。特别是哲蚌寺的展佛,你得起大早,不然挤不进前排看唐卡全貌。”

展佛那天我定了四点的闹钟,推开宿舍的门时,拉萨的天还浸在墨色里,远处的布达拉宫只露着金顶的轮廓。央拉早等在楼下,手里攥着两件厚外套:“山上风大,你穿我的这件。”
我们跟着人流往哲蚌寺走,路边的早点摊飘着甜茶味,穿藏装的小姑娘把糖画举得老高,银饰在风里叮当作响。
到山腰时天刚泛白,整座山却早被人潮漫透了。有背着孩子的阿佳,孩子裹在绣着经文的襁褓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山坡;有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被孙辈扶着慢慢挪步,手里的经筒转得不停歇;还有不少年轻人举着手机,屏幕亮着却没敢多晃,怕惊扰了这份安静。
喇嘛们捧着经幡往山坡上走,我们跟着人群往高处站,央拉指着远处被帆布盖着的巨物说:“那就是唐卡啦,等会儿揭布的时候,记得跟着念‘扎西德勒’。”
没过多久,山坡上忽然响起海螺声,帆布被十几双手慢慢拉开,绛红色的唐卡顺着山坡铺展开,释迦牟尼的画像在初升的太阳下泛着柔光,颜料里混着的金粉闪得人睁不开眼。
人群里爆发出“扎西德勒”的呼喊,有人双手合十深深鞠躬,有人把哈达轻轻抛向唐卡方向,哈达在空中飘出一道白弧,落在经幡丛里。我跟着央拉往山坡下撒青稞,看金色的颗粒落在唐卡边缘,忽然懂了她常说的“信仰是能看见的”。
雪顿节的热闹从不间断。过了展佛的头一天,按老规矩该去罗布林卡“过林卡”了。央拉说这是拉萨人最爱的环节:“就像你们汉族人春游,带着吃的去公园里坐一天,听藏戏、晒太阳,多舒服!”

那天一早,央拉的爸爸开着车来接我们,车的后备箱里堆得满满当当。阿妈提前装了两大壶甜茶,装在锃亮的铜壶里,壶口还盖着干净的棉布;青稞酒用陶瓶装着,瓶身上系着红绳;还有裹着酥油的糌粑团、雪白的奶茶和炸的金黄的卡塞,连铺在地上的垫子都是绣着八吉祥图案的氆氇。央拉爸爸笑着说:“都是家里现成的,等会儿在林子里慢慢吃。”

到了罗布林卡门口,才发现公园早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是搭着的帐篷和遮阳伞,有的人家在树底下摆开了小桌子,老人带着孩子追着鸽子跑;有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弹着扎念琴唱藏歌,歌声顺着湖风飘得老远。央拉家早占了个挨着藏戏台的好位置。我们刚把垫子铺好,阿妈就给我倒了碗酥油茶:“多喝点,解乏。”

戏台是临时搭的,红布做的幕布上绣着藏戏面具的图案。没过多久,锣鼓声“咚咚锵”地响起来,幕布拉开,几个戴着面具的演员走了出来——有画着白色脸谱的“温巴”(猎人),有戴着绿色面具的“阿佳拉”(仙女)。他们走得很慢,手里的长袖一甩一摆,唱腔又高又长,像山涧里的泉水,绕着树梢打转转。
我听得懂藏语,但看不懂藏戏里面的门道。央拉就坐在我旁边当“翻译”:“这出是《文成公主》呢,你看那个戴黄面具的,是松赞干布派去迎接公主的大臣。”

她指着台上那个踩着碎步的演员,眼睛亮闪闪的,“我小时候每次雪顿节都吵着要来听,听着听着就会背啦,‘拉萨河水清又清,公主带来了智慧星’。”

央拉爸爸拧开青稞酒的陶瓶,给我和央拉各倒了一小碗:“尝尝,自家酿的,不烈。”酒液带着淡淡的青稞香,抿一口含在舌尖,不辣反甜。我们边小口喝着酒,边盯着戏台,偶尔夹块卡塞嚼,日子慢得像树荫下的光斑。
太阳爬到头顶时,戏台周围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跟着唱腔轻轻打拍子,有人拿着手机录像,连刚会走路的小孩都学着演员的样子,踮着脚甩胳膊。阿妈把糌粑团递到我手里,教我用拇指把糌粑捏成小团:“吃点垫垫肚子,藏戏要唱一下午呢。”
糌粑带着酥油的香,混着身边的歌声、笑声,还有远处湖面上的鸟叫,突然觉得这就是最踏实的日子,不用赶时间,不用想工作,就坐在树荫下,看喜欢的戏,吃暖心的饭,身边是笑着的人。
傍晚要走时,我看见戏台边的老槐树下,几个老艺人正收拾面具。有个白胡子老爷爷看见我盯着面具看,笑着把一个画着红纹的面具递过来:“戴戴看?雪顿节嘛,要高兴才好。”
我把面具戴在脸上,透过眼洞看出去,夕阳把罗布林卡的金顶染成了橘色,远处还有人在唱藏歌,调子软乎乎的,像裹了层酥油。
回去的路上,晚风里还飘着藏戏的余音。央拉说:“明年雪顿节你还在拉萨的话,我们还来!”我使劲点头,我当然会在。
这个夏天,我在哲蚌寺的晨光里摸过唐卡的影子,在罗布林卡的树荫下听过藏戏的调子,在阿妈递来的酸奶里尝过藏地的甜,这些东西像青稞种子落在心里,早就发了芽。
雪顿节的热闹会过去,可那些站在展佛台边的虔诚,坐在林卡里的欢腾,还有藏戏里藏着的故事,会一直留在拉萨的风里,也留在我心里。这是我在拉萨过的第一个雪顿节,却好像已经等了很久很久。
作者简介
陈洋,出生于2002年,社旗县兴隆镇簪王村人。毕业于开封大学。毕业后揣千元不到开启北漂,北漂结束后在社旗某教育机构任教,后辞职。现工作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