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秋风掠过城墙的垛口,西安的秋,便从历史的缝隙里漫了出来。
大雁塔的飞檐最先接住秋光。晨雾里,七层塔身披着淡淡的金,檐角的风铃在微凉的风里轻响,惊起檐下栖息的灰鸽,翅尖扫过青砖上的青苔,也扫落了菩提树上第一片浅黄的叶。沿着大慈恩寺的红墙走,墙内的桂花香漫出来,混着古寺的香火气,成了长安独有的秋韵。
明城墙跟下的秋最是闲适。老人们搬来竹椅坐在梧桐树下,摇着蒲扇闲话当年,地上的落叶被风吹得打着旋儿,偶尔落在棋盘的"楚河汉界"间。骑行的人沿着城墙跟慢蹬,看斑驳的墙映着秋阳,看城垛的影子随日头渐斜,恍然间像与千年前守城的将士,共享了这同一缕清辉。
曲江池的秋是灵动的。岸边的芦苇白了头,在风里轻轻摇曳,倒映在澄澈的池水中,与远处的寒窑剪影叠在一起。偶有游船划过,搅碎了水面的云影与树影,也搅碎了岸边垂钓人的闲情。傍晚时分,夕阳把池水染成琥珀色,归鸟的叫声落在水面,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书院门的秋藏着墨香。青石板路上,落叶与铺开的宣纸相映,卖笔墨纸砚的铺子前,老人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写下"秋兴"二字,墨色浓淡间,尽是文人的风雅。街角的柿子树挂着红灯笼似的果实,熟透的果子偶尔坠落,砸在青石板上,溅起几分市井的鲜活。
西安的秋,是明城墙的砖、大雁塔的铃,是曲江池的水、书院门的墨。它藏在历史的厚重里,也落在人间的烟火中,凉而不寒,浓而不艳,像一首写了千年的诗,等着入慢慢读,细细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