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将至,对于各类喜欢打卡博物馆的人来说,约上博物馆似乎变得愈发困难。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调侃“有的博物馆好像一夜之间都‘长满了人’”,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场馆更是常常一票难求。
博物馆能成为大众追捧的热门景点,本质上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提升、文化消费观念深化有关。如今大家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更渴望在休闲时光中获取文化滋养。此外,随着大部分博物馆开启网红化转型,这些场馆不再只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藏品吸引观众,还通过持续创新、策划趣味展览,进一步聚拢了游客的目光。
然而,面对持续升温的观展热潮,“一票难约” 的博物馆有哪些应对之策?
首先是借助技术手段破解门票难题。博物馆门票难预约,一定程度上源于“黄牛” 上手段抢票。如今,以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已启用 AI 防黄牛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频繁抢票、批量下单的黄牛账号,还能对异常操作实时拦截,有效遏制 “黄牛囤票、游客无票” 的乱象,真正将门票资源留给有观展需求的游客。
此外,不少博物馆主动优化运营安排:有的进一步简化或取消预约制,有的尝试取消固定闭馆日、实现全年无休,还有的探索错峰闭馆—— 将闭馆时间与其他博物馆错开,让大家能更灵活地安排观展时间。此外,还有博物馆通过智能红外系统监测分析客流并科学分流,避免客流过于集中、发生拥挤。
最后,推动文博展品跨馆交流展览,也是缓解博物馆资源集中、分散客流的有效方案。今年,湖南省内多家博物馆便开展了文物交流合作:《群牛图》《奔马图》等10 幅徐悲鸿真迹现身浏阳市博物馆,商皿方罍等珍贵文物从湖南博物院到衡阳市博物馆 “出差”。这些交流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也让博物馆的本身持续出圈。
博物馆从文化场馆向网红打卡点的转变,需要提升的不仅是有深度的文化产品,更有覆盖游客顺畅预约、便捷观展等全流程的观展体验。截至2024 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已达 7046 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散布在各地的中小博物馆。与大型博物馆相比,这些中小博物馆主题更聚焦、馆藏特色更鲜明,往往能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推动博物馆行业百花齐放,打造 “小而美” 的特色品牌,不仅有助于缓解 “预约难”,还能为地方文旅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原标题:《微言 | 每逢假期“长满人”!博物馆怎么告别抢票焦虑?》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布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