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韭菜坪,凉风送爽,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对于来自四川的退休职工兰平来说,这里已是他连续第十一个夏天必到的“第二故乡”。2014年的一次偶然之旅,让他与位于赫章县兴发乡的韭菜坪景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亲历了这片高山之巅从单一景点到多元避暑目的地的华丽蜕变。
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张荣升 摄)
一次邂逅,开启十年“候鸟”之旅
“那年夏天,宜宾特别热,我们自驾游误打误撞来到韭菜坪,一下车就被‘冻’回了春天,太舒服了!”回忆起初到韭菜坪的情景,兰平记忆犹新。
韭菜坪虽以万亩野生韭菜花海闻名,但当时的旅游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游客多以一日游为主。被凉爽气候和原生态景色深深吸引的兰平,当即决定多住几天。“那时候村里只有两三家条件比较简单的酒店,但很是凉快和清静。”
游客在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游玩(江吉军 摄)
此后连续十年,每到夏季,兰平就像候鸟一样准时“迁徙”到韭菜坪。他的居住方式也从最初的住酒店,逐渐变为与当地村民签订长期租房协议。“租个民房,有厨房,可以自己做饭,更像是在这里生活,而不仅仅是旅游。”兰平说,这种从“旅游”到“旅居”的转变,让他真正融入了当地,结识了不少本地朋友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避暑邻居”。
业态“开花”,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
兰平的十年避暑路,恰是韭菜坪景区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提挡升级的缩影。兴发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游客来了主要是登山观景,消费链条短。近年来,当地政府瞄准“清凉经济”和“旅居市场”,大力引导和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纳雍县威奢乡中营村万美民宿(毛远慧 刘荣江 摄)
如今,漫步在兴发乡,变化随处可见:昔日单一的农家乐,已升级为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和避暑山庄;特色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旺季时住宿、餐饮供不应求,不仅提供地道农家菜,也能满足各地游客的口味;遇到游客多的时候,广场上还有篝火和民族节目表演,游客可参与互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变化太大了!以前想买点新鲜水果都得等赶集,现在村里超市、小卖部、果园啥都有。还有篮球、拳击比赛可以看,我们这些‘老熟人’的生活一点也不单调。”兰平感慨道。业态的不断增加,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更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真正让“凉资源”变成了“热产业”。
幸福加码,绿水青山成就“共富”之路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直接扮靓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景区周边的中营、中寨等村许多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或开设餐馆、农家乐,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数据显示,近年来,兴发乡夏季接待游客数量从最初的几万人次增长至数十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连年攀升。
韭菜花(江吉军 摄)
“游客来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观念也变了,更注重保护环境和提升服务品质了。”中营村村民尤勇说。
从一位游客的旅居选择,到一方水土的产业振兴,韭菜坪景区的发展故事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业态的持续深化,这片云上花海正吸引着更多像兰平一样的游客,从短暂的驻足变为深度的栖居,共同描绘着旅游扮靓幸福生活、助推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付荣喜
一审:王云
二审:梁慧颖
三审:王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