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迎双节
□孙连宇
国庆、中秋长假在即,沈阳各区县(市)通过差异化特色活动,为市民及游客在双节假期提供丰富选择。做好双节期间文旅工作,是激活区域消费的“强引擎”,更是展现全面振兴面貌的“金名片”。
文旅产业的成功源于对自身特色的准确把握。沈阳摒弃了“千景一面”的同质化竞争,深耕独特文化基因。这种差异化发展策略既填充了假日消费场景,也避免了内部无序竞争,更共同构建了文旅产业的多元生态体系,让游客们在体验中触摸到沈阳的历史厚度与振兴热度。
紧贴游客新期待,沈阳以创新力打造文旅“新爆点”。针对年轻人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追求,要不断推动文旅供给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型。沈阳创新实践精准回应了这一需求——从打造“乐玩、畅购、赏景、享‘福’”的节日氛围,到以“一色千秋”“盛世华章·御宴庆典”等古韵新风再添文旅新地标;从“硬核工业风,温馨团圆味”的场景营造,到“岁月回响,英雄礼赞”的文化呈现……这些创新将文化内核与现代体验深度融合,构建起不可复制的稀缺性。
锚定市场新需求,沈阳以高性价比与全域联动构建竞争优势。面对游客消费理性化趋势,“值回票价”的体验成为核心诉求。沈阳既打造“平替”目的地,又通过串点成链提升性价比:大东区连发消费券激活市井消费,于洪区推出露营赏月套餐与餐饮延时服务,浑南区推出演唱会、主题展等跨界联动。另外,沈北稻米文化之旅、辽中田园休闲之旅等特色线路,将分散景点串联成线,推动形成“一日游”“两日游”多种选择。这种“单点出彩、全域开花”的布局,满足了家庭游、深度游等需求,更以规模效应降低游客成本。
从区域协同到服务升级,沈阳文旅的“破圈”之道更在于细节把控。各区县(市)以系统思维在特色化基础上实现互补联动:铁西的工业硬核、浑南的自然生态、沈河的历史底蕴、大东的红色记忆形成差异化矩阵,而沈白高铁通车带来的跨域联动更延展了都市圈文旅半径。服务保障也同步升级:沈河区强化“宠客”理念,沈北新区践行“十为十不为”原则,大东区开通“1小时受理、24小时反馈”服务热线,让游客在安全舒心的环境中感受城市温度。
以文为笔、塑旅彰文,期待双节期间,沈阳通过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通过特色定位塑造竞争优势,通过优质服务提升城市形象,让每一处景点都成为文化载体,每一项活动都回应群众期待,把文旅消费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冲向全面振兴新高度。
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