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的大幕将启,吕梁带着厚重的红色记忆与鲜活的文化创新,正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向世界展现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作为全省红色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吕梁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当下可感可知的文化力量。在文博会的舞台上,它将以更清晰的脉络、更创新的形态,让人们读懂“英雄吕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红色根脉——不可复制的精神家底。吕梁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山川大地。作为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程。据2010年吕梁革命遗址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确定革命遗址455处,经甄别筛选后保留的265处红色遗址,如星火般遍布城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等2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承载吕梁精神的核心地标。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吕梁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物质载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根基。
创新表达——让红色故事“活”起来。文博会从来不只是静态的展示,更是文化创新的试验场。吕梁红色文化正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意设计,实现从“史料陈列”到“沉浸体验”的跨越。借助VR/AR技术,参观者可“穿越”到红军东征的战场,感受枪林弹雨的震撼;通过数字投影与互动装置,晋绥边区军民纺线织布、支援前线的场景变得触手可及。当地文创团队还开发出“红军密码本”“晋绥记忆拼图”等系列产品,将革命故事融入生活用品。这种“科技+红色”的呈现方式,让沉睡的历史苏醒,让年轻一代在互动中读懂红色故事背后的信仰与力量。
产业赋能——红色资源变发展动能。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更在于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吕梁以红色资源为核心,打造了“英雄吕梁”“铁血东征”等特色旅游线路,创新推出“红色+生态+研学+体验”的复合型产品。2024年,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旅游收入突破28亿元,带动沿线200多个村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近万名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文博会期间,这些“红色产业”成果将集中亮相,既展示吕梁在资源转化中的探索,也为更多合作机遇搭建桥梁。
全民参与——让文化自信扎根人心。文博会更是吕梁人的“文化课堂”。通过红色主题讲座、志愿者讲解培训等活动,越来越多市民走进红色遗址,成为家乡文化的“代言人”。目前全市已组建120支红色文化志愿宣讲队,培育骨干志愿者2000余人。吕梁通过邀请亲历者后代讲述革命故事,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红色研学体验”,让本土群众在参与中深化对“吕梁精神”的认同,激发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自觉。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让红色文化从“展品”变为融入生活的精神养分。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吕梁红色文化,在文博会的舞台上完成了“传承—创新—转化”的闭环。它既是对革命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既是吕梁人的文化自信之源,也是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底气。让我们期待这场盛会,看吕梁红色文化如何在交流中绽放光彩,在创新中续写新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