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是中国现代旅游始发地,近年来文旅产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和跨越式发展。但面对新形势、新需求,黄山文旅面临着如何提质升级的关键挑战。
变革可破旧局,创新可立新篇。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徽之行,为这片土地的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如今,江淮大地的文旅融合画卷正徐徐展开,满是生机与活力。为了将这一年的丰硕成果尽情呈现,也为即将启幕的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预热添彩,黄山市始终循着 “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 的思路,立足本地特色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围绕 “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支柱产业”主题,亮出项目建设、业态创新、品牌推广等方面亮点,全力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产品破局让传统焕发新生
鱼灯摇曳映长夜,烟火璀璨照古村。
8月29日,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举办“鱼灯浪漫奇妙夜”活动。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非遗项目,首次在非春节期间进行表演,打破了“专属正月”的传统。
“鱼灯浪漫奇妙夜”活动现场。歙县溪头镇政府 供图
活动现场,除了嬉鱼灯,还有颁发“鱼灯定情证书”、放“河灯”祈福等诸多契合年轻游客的新玩法。
“为跨出这一步,我们召开了汪满田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深入村组、鱼会、村民当中征求意见建议,最终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鱼会、村民均对活动表示支持。”谈起此次创新,溪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文卿说。
如果说汪满田村打破的是传统,徽州区呈坎村打破的则是常规。
作为一个已经运营24年的景区,如何推陈出新一直萦绕在黄山市徽州呈坎八卦村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越的心头。恰巧,一部电视剧的取景帮助周越打开了思路。
2024年12月,电视剧《家业》在呈坎景区取景,其中的“盛世徽州鱼灯烟花秀”场景在网上引发热议。“我们迅速响应,斥资30万元独家购入该场景版权。在复刻拍摄场景的同时,叠加鱼灯、舞草龙、徽剧等非遗展演,打造了‘盛世徽州 呈坎社戏 一夜鱼龙舞’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周越说。
呈坎景区夜游。呈坎景区 供图
今年以来,呈坎景区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其中夜游游客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0%,周边民宿入住率增至96%,新增汉服旅拍馆、咖啡馆、非遗文创店等20余家。
“一般认为,1978年是中国现代旅游的元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游客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追求差异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深度体验。因此,旅游产品的创新势在必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认为,旅游产品创新的关键是基于旅游地的资源与文化特色,通过新玩法来突破同质化瓶颈,提升游客参与度。
星空呈阳、“皖南巴厘岛”、文堂戏水……当下,黄山市的众多景区景点正在市场需求升级与行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努力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意驱动型转变,文旅产品创新的浪潮已澎湃兴起。
今年2月,在安徽省旅游景区协会发布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典型案例中,西递沉浸式夜游、徽州古城文旅街区、花山谜窟沉浸式体验、太平湖水上公共服务中心体验合集获评“新场景典型案例”,齐云山生态康养度假区、文旅微短剧《铁拳无敌杨芊芊》、华胥氏文创产品创意零售获评“新业态典型案例”。
服务铸魂让口碑变成流量
“今年国庆假期,食堂继续对游客开放。”9月23日,黟县宏村镇副镇长李彦对记者说。
享有“画里乡村”美称的宏村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50万至400万人次。为便于游客就餐,今年春节前夕,宏村镇萌发了在春节假期期间向游客开放镇政府食堂的想法。
含五菜一汤的“10元暖心套餐”。袁中锋 摄
含五菜一汤的“10元暖心套餐”推出后,受到了游客及网友的广泛好评。来自北京的游客刘铜锁以诗称赞道:“画里炊烟飘香远,暖心价廉客流连。”
李彦表示,今后每逢重大节假日,都会坚持推出“暖心套餐”,努力将其打造成宠客品牌。
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自驾游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自驾游人次在总出游人次中的占比达78%,出行规模超46亿人次。对于自驾游游客来说,“停车难”往往是最头疼的事。
为缓解游客的“停车难”,2023年五一期间,黄山市探索实施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免费对外开放的举措,2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476个泊位免费供市民与游客停放。
今年五一假期,对外开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泊位分别增至192家和7692个。“今年国庆假期,还将继续实施错时免费对外开放。目前,正在统计最新的泊位数。”9月23日,黄山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科科长陈庆向记者表示。
错时共享便民停车场。黄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真正的宠客不在于口号多么响亮,而在于细微之处的真诚与温度。旅游经济是‘口碑经济’,重点要关注游客的情绪价值。”安徽省旅游协会旅游质量分会秘书长曹志虎认为,旅游服务创新的关键在于以情绪价值为内核,通过场景化体验设计、个性化服务供给和情感化细节打磨等举措,构建“记忆点-分享欲-传播链”的良性循环,让游客从满意者变为自发传播者。
为营造安全、有序、温馨的旅游环境,每逢重大节假日,黄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便会组织动员全市9000余名志愿者,在交通场站、高速路口、景区景点、文化场馆等地,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路指引、停车引导、应急救护和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为帮助游客纾难解困,今年以来,黄山风景区公安局已累计处置游客求助465起,寻回失物1260件,挽回损失181.8万元……这些数字是“游客至上”理念的最好诠释,也是徽州温度的最暖见证。
据统计,今年1―8月,黄山市共接待游客6992万人次、旅游总花费7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1%;接待入境游客21.69万人次,同比增长63%。
拓域延链让共富惠及全域
8月28日,黟县洪星乡红光村方坑岭影视基地二期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将采用“拍摄+旅游+电商”模式运行,即拍摄期作为专业影视场景,休拍期则变身为游客体验区。
来自浙江杭州的一剧组在方坑岭影视基地取景。袁中锋 摄
2023年6月,方坑岭影视基地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营。截至目前,一期项目共拍摄《老炮敢死队》《铁血女枪手》等作品26部,累计聘请临时演员、剧务等3400余人次,惠及周边群众500余人。
“周边许多闲置的民房现在都派上了用场,供剧组办公、演员居住等。”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说,影视搭台、文旅唱戏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红光村的共富借助于影视,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的共富则得益于生态。
2022年5月,摄影爱好者许智辉在傍霞村首次拍摄到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寿带鸟。图片经网络传播后,全国多地的观鸟爱好者纷至沓来。
借助观鸟热,村民陆有英将闲置的民房改建为拥有15张床铺的民宿,村民柴劭萍将闲置的院子改建为拥有3个包厢的农家乐。
“当前村里只有50余张床位,观鸟旺季的时候一房难求,许多观鸟爱好者还要到市区去住。”傍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敏强说,如今村中又有三户村民将闲置的民房改建为民宿,明年村里的住宿容量有望达到120人。
观鸟爱好者们正在拍鸟。袁中锋 摄
“文旅是一个特殊产业,与100多个产业行业紧密相连。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通过‘百业+文旅’‘文旅+百业’带动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出路也是使命。”安徽大学李东和教授认为,以文旅带动共富的关键是打破产业边界,以创新思维推动农文旅体康跨界融合,实现业态升级和价值重构。
当下,黄山市多地正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全域全业态新模式与新路径,“文旅+”“+文旅”创新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7月27日,黄山市首个“博物馆+酒店”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全季酒店(徽州雕刻博物馆店)开业,宾客入住该店后既可以观赏博物馆的1200余套藏品,还可以亲身体验徽州雕刻非遗制作技艺;8月29日,位于祁门县平里镇的“祁驿·群芳最”开馆,馆内含游客服务中心、中式茶饮区、祁红种植科普馆等六个分区,集游客接待、非遗体验与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既是黄山市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动黄山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燕表示,未来黄山市一定会有更多文旅融合创新之作、务实之措,让诗与远方不仅可观可赏,更可感可及。
来源:黄山文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