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作为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全球知识共享论坛”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国际专家、学者及文化领域从业者,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与创意在塑造可持续、包容性未来的关键作用。
该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银行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合作举办,旨在搭建一个跨学科、跨区域的对话平台。与会各方重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成为国际合作的催化剂,旅游业为何必须从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以及创意产业如何成为激发文化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论坛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强调保护遗产不仅关乎保存历史,更关乎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对话。各个机构的重要代表,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均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音乐、传统仪式到手工艺和口头传统——不仅赋予社群认同感与归属感,也为这个日益互联的世界开辟了全球对话的路径。
论坛共设十余场专题,逾四十位来自学界、政府、文化机构及私营部门的嘉宾深入探讨:探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如何相辅相成;社区主导的保护项目如何在守正的同时又能提振地方经济;文化资源叠加创新怎样驱动可持续增长。与会专家还呼吁关注旅游业转型的重要性,即从单纯追求游客数量,转向注重为游客提供高品质体验,以期为社区带来长期红利。
与会专家重申,国际合作依然至关重要。来自亚洲、欧洲、中东等国家的专家分享了多个案例,展示跨国交流与协同可有效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活态遗产保护的挑战,并通过文化赋能为青年创造新的创业机会。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中,专家们以鲜活案例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架起文化之桥:从传统工艺的活化,到本土遗产与创意产品、旅游服务的深度融合,嘉宾们一致认为,文化既能激发创新,也能在尊重多样性的同时加强国际联系。
作为“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GRIP)”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现场发布三项知识成果:《利用文化和创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甘肃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建议指南》《甘肃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及《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甘肃省国际营销战略》,为甘肃进一步盘活文化遗产与创意资源、夯实可持续旅游并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实操路径。
甘肃省非遗文创展示
在丝绸之路历史名城、文化重镇敦煌,论坛向全球传递明确信号: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战略发展这两个目标彼此赋能, 相得益彰;二者协同发展,必将催生创新活力,滋养可持续旅游,并深化文明间的对话互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