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亚市博物馆效果图。(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供图)
中新网海南新闻9月25日电(李欢)9月25日,三亚市博物馆新闻发布会暨藏品捐赠仪式举办。据悉,该博物馆筹建工作正有序推进,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开馆。
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今年以来,三亚市博物馆已接收海南省旅文厅划拨的罚没文物647件/套,社会捐赠的藏品123件/套。其中,“橡胶王”雷贤钟后人、革命烈士郑望曾后人、蔡家小院居民文博馆、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跃卓、本土知名美术家徐鸿才等个人与机构积极响应,率先捐赠,藏品涵盖历史文物、民俗实物、美术作品等类别,为馆藏体系搭建奠定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满足开馆及长远发展需求,三亚市博物馆面向社会征集八大类藏品。包括自然类(三亚地区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等)、古代史类(各时代可移动文物及碑刻、家谱等资料)、近代史类(反映三亚社会变迁的文献、音像制品、证章等)、民族民俗类(体现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实物)、革命史类(三亚革命时期重要实物与文献)、三亚特色文化类(海上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相关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类(传统工具、技艺载体、影像资料等),以及沉香、黄花梨等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实物与艺术品。
对于博物馆后续筹建工作,三亚市将从四方面推进:一是持续扩大精准征集,通过“线上公告+线下走访”联动社会力量,聚焦地域特色藏品;二是深化展陈创新与合作,加快三亚名人馆筹备,推进与国家博物馆共建展厅,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三是严格藏品保管与服务筹备,对征集藏品开展专业鉴定、分级登记,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四是强化建设与运营衔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平稳过渡。
海南省旅文厅也将给予多维度支持,比如联动省级文博单位拓宽藏品征集渠道,推动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三亚市博物馆建立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和策展团队联动机制,实现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大纲编写、文物展品选定、形式设计到布展施工全过程、嵌入式的指导,帮助其打造成功的“开馆首展”;依托省级活动平台助力其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纳入全省精品文旅线路推广。
据介绍,三亚市博物馆选址吉阳区抱坡新城下抱坡村,用地面积23000.67平方米,建筑面积53816.22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体量居海南省博物馆第二。场馆设计深度融合三亚地域文化与自然特色,以三亚河为灵感源头,展厅如散落河畔的珍珠错落分布;屋面造型模拟“稻穗托起黎锦”的形态,既象征袁隆平南繁育种的科研成果,又彰显黎族织锦的非遗技艺,实现自然元素与人文底蕴的巧妙融合。
馆内功能布局科学完备,涵盖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行政办公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智能安防监控体系、数字化展示平台等现代化设施,可满足年均300万人次参观需求,具备打造“区域一流综合性博物馆”的硬件条件。(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