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邂逅历史的召唤
远古时期,黄帝曾在淳化境内甘泉山筑明廷,在荆山铸鼎。周秦汉唐为京畿之地,以 “三辅名邑” 誉满九州。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 年),分云阳县北部置淳化县,以年号而名,属耀州。1949 年 2 月 24 日,淳化县县城解放,赤水县改为淳化县,1983 年 10 月撤咸阳地区成立地级咸阳市,淳化县为其辖。
淳化县政府驻地城关镇
淳化是闻名遐迩的 “三辅名邑”,千年历史沉淀了周鼎秦道、汉宫唐教等 324 处文物瑰宝,孕育了西周文化、秦汉文化等 “九大文化”,有淳化大鼎、秦直道、汉甘泉宫遗址、金川湾石窟等历史遗迹。同时,淳化是陕甘宁边区的 “南大前门”,爷台山反击战在此打响。此外,淳化生态环境优美,有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仲山生态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是中国最佳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人民广场的节日氛围
从今天起笔者将开展一个关于淳化的合集,逐一介绍秦直道、甘泉宫、兴淳塔、金川湾石窟等历史文化遗迹。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距离咸阳城63公里处,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
甘泉宫的前世今生
甘泉宫遗址位于咸阳城北 63公里处的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 ,是一处秦汉建筑遗址,其总面积约 600 万平方米。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时光之中,守望着历史的变迁。
1938年阳春三月的甘泉宫遗址老照片(摘自网络)
这座宫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最初它是秦代的林光宫。
始皇二十七年(前 220 年),秦始皇在此建造甘泉前殿,并修筑甬道与咸阳相连;
秦二世时期,林光宫规模逐渐扩大,这里成为了秦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前哨;
汉武帝时期,林光宫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甘泉宫。据《关中记》记载,扩建后的甘泉宫 “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 ;
汉武帝一生多次驻跸甘泉宫,据《汉书・郊祀志》记载,他前往甘泉宫多达七十五次。除了政治功能,甘泉宫在宗教祭祀方面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说这里是黄帝升仙的地方,也是匈奴祭天之处,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汉宣帝时,曾在此两次接见呼韩邪单于,这也是关于皇帝行幸甘泉宫的最后记录;
此后,甘泉宫的地位逐渐下降,成为了单一的祭祀中心;
西汉末年,国家祭祀活动转移到长安南郊进行,甘泉宫彻底失去了国家祭祀中心的地位,从此沦为一座冷冷清清的偏远离宫,往日的辉煌盛景一去不复返。
宫殿格局与建筑风貌
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顽强屹立的城墙和通天台
踏入甘泉宫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顽强屹立的城墙。城墙均为夯土筑成,南城墙长 1948 米,西城墙长 890 米,北城墙长 1950 米,东城墙长 880 米 ,周长约为 5668 米。城墙残高不等,最高处可达数米,那坚实的墙体,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沧桑。
让我们走进遗址核心区。远处的甘泉山连绵起伏,数排洁白的风车静静矗立,叶片缓缓转动。即将成熟的玉米和白色红色的荞麦花阳光下泛着光,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香味。
红色的荞麦花阳光下泛着光,映衬着远处的通天台
停车场西边有甘泉宫的介绍
在遗址中心区,停车场西边有甘泉宫的介绍。然后就是一字排开的国保碑,题字石和三通近代维修保护的碑记。
国保碑,题字石和三通近代维修保护的碑记
我们沿着中心道路向北参观。很快可见现存有西汉的石熊、宋代的石鼓各 1 件,它们就像历史的守望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西侧的汉代石鼓,上面刻有宋代题记
东侧的汉代石熊
继续朝遗址内部参观,两个大型建筑夯土台基左右分置,两边还有稍低的夯土附属两旁。这些夯土台基是宫殿建筑的基础,它们规模宏大,布局规整。两个大型土台之间展示有巨型的宫殿柱础。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
两个大型土台之间展示有巨型的宫殿柱础
两个大型土台之间展示有巨型的宫殿柱础
遗址核心区最北端是一座四开间仿古庑殿顶的文保用房
据推测这两个大型夯土台基就是通天台和通灵台。也是甘泉宫最为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遗迹。
据推测这两个大型夯土台基就是通天台和通灵台
通天台是汉武帝时期为祭祀而建,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二年 “起甘泉宫通天台” 。通过考古勘探发现,通天台二号墩台为高约 15 米的三层夯土台基结构。底部平面长方形,南北长 74 米,东西残宽 57 米,高约 2-4 米;中部近似方形,南北长 40 米,东西残宽 36 米,高约 4-6 米;顶部近似方形,南北长 21 米,东西残宽 20 米,高约 4-5 米 。在二号墩台的三层台基上,共发现柱础石 18 处,东侧、北侧发现曲尺形的石砌基址。这座高大的建筑,是汉武帝渴望与天神相通的寄托,也是当时人们对宇宙和神灵敬畏的象征。
历史长河中的甘泉宫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甘泉宫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见证了无数重大的历史事件 。
甘泉宫
1、诱杀义渠王:公元前 272 年,秦国宣太后,为了秦国的长远利益,毅然决定实施一个大胆而又充满争议的计划 —— 诱杀义渠王。义渠国是一支强大游牧民族政权,长期以来一直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宣太后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与义渠王私通,并生下二子。公元前 272 年的一天,宣太后以邀请义渠王到甘泉宫赴宴为由,下令伏兵将义渠王斩杀,一举灭掉了义渠国。这一事件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南越国归附汉朝:汉武帝将甘泉宫作为了自己处理政务、朝见诸侯、宴飨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公元前 122 年,南越国的使者来到了甘泉宫,他们带着南越国的特产和诚意,前来拜见汉武帝。汉武帝在甘泉宫隆重地接见了南越使者,成功地说服了南越国归附汉朝,实现了岭南地区的和平统一。
3、祭祀后土: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在甘泉宫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后土仪式。这一事件不仅确立了 “郊祀” 制度,也成为了汉朝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4、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张骞历经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抵达了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通道 —— 丝绸之路。而甘泉宫,作为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也因此成为了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要地标 。
5、钩弋夫人:西汉昭帝刘弗陵母钩弋赵婕妤,是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人,名“拳夫人”“钩弋夫人”。西汉后元元年(前88年),随从汉武帝到甘泉宫,汉武帝逼杀了赵婕妤,葬于甘泉宫南。
甘泉宫南的钩弋夫人汉云陵
在汉武帝时期,甘泉宫还见证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汉武帝在这里接见了匈奴的使者,与匈奴进行了多次外交谈判;他还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了汉朝的强大军事力量。这些事件都充分展示了甘泉宫在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也让它成为了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
写在最后:甘泉宫,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宫殿,它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政治的风云变幻,外交的纵横捭阖,也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情感 。虽然如今它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永远不会消逝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