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甘东西部协作深化以来,山东与甘肃立足两地文旅资源禀赋,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品牌互塑”为核心,通过文旅线路共推、非遗活化传承、基础设施升级,让甘肃的大漠戈壁、丝路文化与山东的儒家文化、滨海风情交相辉映,不仅激活了甘肃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更走出一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鲁甘文旅协作推广活动。
在敦煌,一场“鲁甘文旅IP共创”让千年丝路焕发新活力。2023年,山东文旅集团联合敦煌研究院,深度挖掘莫高窟壁画元素与山东儒家文化符号,共同开发“丝路儒风”主题文创产品系列——将《千里江山图》色彩与敦煌飞天形象融合,推出联名丝巾、数字藏品;邀请山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赴敦煌开展“鲁绣+敦煌彩塑”技艺交流,创新制作的敦煌飞天鲁绣挂毯,一经推出便成为文旅消费爆款。同时,两地联合打造“山东人游敦煌”专属线路,开通济南至敦煌直飞旅游包机,配套推出“儒家文化研学+敦煌丝路探秘”双主题行程,2024年该线路接待山东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敦煌周边民宿、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5%。
文旅融合活动走进山东。
针对临夏砖雕、保安腰刀等非遗技艺传承难、变现难的问题,山东文旅团队精准施策。一方面,投入协作资金800万元,在临夏八坊十三巷打造“鲁甘非遗工坊”,邀请山东剪纸、潍坊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点教学,指导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新设计“临夏砖雕+山东剪纸”融合摆件、“保安腰刀+潍坊风筝纹样”文创产品;另一方面,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在和政县松鸣岩景区推出“非遗体验游”项目,游客可亲手参与砖雕制作、学习保安腰刀锻造技艺,景区周边20余户村民依托非遗体验项目开起农家乐,户均年增收超4万元。2024年,临夏州非遗主题文旅线路接待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非遗产品销售额达1.2亿元。
针对陇南文县、康县等地生态优美但文旅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山东援建团队重点推进“硬件升级+业态创新”。两地共同投资1200万元完善康县阳坝镇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引入山东乡村旅游运营团队,打造“慢生活康养民宿集群”,将当地传统民居改造为兼具乡土风情与现代舒适感的民宿,配套推出采茶体验、森林徒步等特色活动;青岛旅游平台积极开展“陇南生态游”线上推广,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吸引山东游客,2025年上半年,康县阳坝镇接待山东游客超3万人次,民宿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带动周边茶叶、蜂蜜等农特产品销售额增长60%。
鲁甘两地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互动频频。
此外,鲁甘两地还深化“文旅人才共育”,山东每年选派50名文旅策划、景区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赴甘肃开展驻点帮扶,同时接收甘肃100余名文旅从业者到山东景区、文旅企业挂职学习。联合举办“鲁甘文旅推介会”,在济南、青岛等城市设立“甘肃文旅推广中心”,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120余家甘肃文旅企业、景区与山东旅行商对接,签订合作协议38项,推动两地互送客源超20万人次。
从丝路IP的创新开发到非遗的活态传承,从生态资源的文旅转化到人才技术的双向流动,鲁甘协作正以“山海携手”的合力,让甘肃的文旅资源释放出更大价值。(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图/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提供)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