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三亚市博物馆新闻发布会暨藏品捐赠仪式举办。作为彰显三亚城市底蕴、承载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展现海南自贸港独特魅力的核心文化载体,三亚市博物馆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开馆,未来将成为三亚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区域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点击查看视频
三亚市博物馆选址吉阳区抱坡新城下抱坡村,用地面积23000.67平方米,建筑面积53816.22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体量居全省博物馆第二。场馆设计深度融合三亚地域文化与自然特色,以三亚河为灵感源头,展厅如散落河畔的珍珠错落分布;屋面造型模拟“稻穗托起黎锦”的形态,既象征袁隆平南繁育种的科研成果,又彰显黎族织锦的非遗技艺,实现自然元素与人文底蕴的巧妙融合。馆内功能布局科学完备,涵盖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行政办公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智能安防监控体系、数字化展示平台等现代化设施,可满足年均300万人次参观需求,具备打造“区域一流综合性博物馆”的硬件条件。
三亚市博物馆效果图
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今年以来,三亚市博物馆已接收省旅文厅划拨的罚没文物647件/套,社会捐赠的藏品123件/套。其中,“橡胶王”雷贤钟后人雷德岩、革命烈士郑望曾后人郑辉敏、蔡家小院居民文博馆蔡明康、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跃卓、本土知名美术家徐鸿才等个人与机构积极响应,率先捐赠,捐赠藏品涵盖历史文物、民俗实物、美术作品等类别,为馆藏体系搭建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查看视频
“我捐赠的是爷爷的两件革命遗物,一件是他参加革命时穿的呢子大衣,另一件是他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用的藤箱。我之所以把这两件物品捐赠给博物馆,是因为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向广大观众展现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我希望通过捐赠,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铭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程,让后世之人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郑辉敏说。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满足开馆及长远发展需求,三亚市博物馆已正式启动面向社会的藏品征集工作,征集范围涵盖八大类:
自然类(三亚地区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等)
古代史类(各个时代可移动文物及碑刻、家谱等资料)
近代史类(反映三亚社会变迁的文献、音像制品、证章等)
民族民俗类(体现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实物)
革命史类(三亚革命时期重要实物与文献)
三亚特色文化类(海上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相关见证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类(传统工具、技艺载体、影像资料等)
沉香、黄花梨等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实物与艺术品
在后续建设工作中,三亚市将从四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持续扩大精准征集,通过“线上公告+线下走访”联动社会力量,聚焦地域特色藏品;
二是深化展陈创新与合作,加快三亚名人馆筹备,推进与国家博物馆共建展厅,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三是严格藏品保管与服务筹备,对征集藏品开展专业鉴定、分级登记,组建专业运营团队;
四是强化建设与运营衔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平稳过渡。
海南省旅文厅也将给予多维度支持,比如联动省级文博单位拓宽藏品征集渠道,推动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三亚市博物馆建立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和策展团队联动机制,实现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大纲编写、文物展品选定、形式设计到布展施工全过程、嵌入式的指导,帮助其打造成功的“开馆首展”;依托省级活动平台助力其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纳入全省精品文旅线路推广。
三亚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建设与运营双向统筹”为原则,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将三亚市博物馆打造成展示三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文旅融合的新地标,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自贸港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三亚市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三亚历史、民族、民俗藏品的公告
三亚市博物馆是一座国有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三亚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重要场所。2021年11月13日,三亚市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预计2026年开馆运营。为进一步充实市博物馆馆藏,丰富陈列展示内容,现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研究价值的藏品。诚邀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告如下:
一、征集类别
(一)自然类:能够反映自然演进历程,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在三亚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矿石标本,水下陆地珍稀动植物标本等。
(二)古代史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能够反映三亚历史文化面貌的出土或传世的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石器、玉器、陶器、骨器、铜器、铁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建筑艺术构件等;反映三亚历史文化和人物掌故的碑刻、契约、家谱、志、牌匾及其它资料;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传世文物,包括历代名人书画、古籍善本,与海南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物史料。
(三)近代史类:新中国成立以来能够反映三亚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资料及其他反映三亚历史文化的实物和资料。包括各类文献档案、音像制品、图片、文艺作品、证章牌匾、生产用具、生活用品、重要人物相关物品和各类实物,如珍稀地图、报刊、书籍、设计图纸、通知文书等纸质实物;照片、胶片、拷贝、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音像制品类实物;重要代表证、出席证、证件、证书、印信、勋章、徽章、奖状、喜报、奖章、图章等证章类实物;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品、美术作品等。
(四)民族民俗类:能够反映三亚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重要物证,三亚境内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碑刻、雕塑等实物和资料;三亚各历史时期存世较少,反映百姓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方面的民俗实物;濒将退出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各类匠人用具、工具等。
(五)革命史类:反映三亚革命斗争史的实物及资料,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重要战役、战斗遗留下来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实物,三亚籍和驻三亚领导人、将领、革命烈士留存的各类实物资料,如任命书、奖状、奖章、手稿、照片、文件、布告,使用过的家具、物品、武器、军装、军旗、通讯设备、印刷设备,发行的钞票、证券、信物、通行证等。
(六)海上丝绸之路类:三亚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著名的侨乡,征集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等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和华侨文化的见证物侨批、家书、艺术品等。
(七)非遗类:征集能体现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实物与资料,包括各非遗项目相关的传统工具、技艺载体、作品成品,如传统手工艺制品、表演道具、服饰纹样,以及记录非遗传承历史、技艺流程的古籍文献、手稿、影像资料等,涵盖非遗项目从产生、发展到传承的各类见证物。
(八)其他类:沉香、黄花梨等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符号,且历代皆为皇家收藏珍品。征集相关的各类实物、古籍文献及当代艺术品,如家具、笔筒、香筒、臂搁、摆件等文物和当代相关艺术品。
二、征集方式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博物馆条例》《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二)征集以捐赠、购买、调拨与移交等方式为主。
1.捐赠:接受单位或个人捐赠的藏品,经专家鉴定符合馆藏标准的,为捐赠单位或个人颁发捐赠证书,在陈列时标注捐赠者姓名。捐赠以精神鼓励为主,如确有必要,可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2.购买: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者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出售的原则,经专家鉴定后签订购买合同,对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的藏品进行购买。
3.调拨与移交:调拨,是由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博物馆性质特点,有计划地无代价拨给有关藏品。移交,是由文物队、地质队等单位或企业、银行、海关、公安等部门单方面的移送和收进藏品。
三、征集要求
(一)藏品所有权人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藏品必须是可处置的合法财产,必须为原件且有明确的所有权,不存在任何纠纷或瑕疵。
(二)藏品所有权人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市博物馆取得联系,需提供该藏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来源、年代)和藏品所有权人的姓名、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个人信息。
(三)对于来源合法、所有权清晰、品相基本完整的各类藏品和资料,经专家鉴定,符合入藏标准的,按照《三亚市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办法》《三亚市博物馆捐赠奖励暂行办法》予以征集。
(四)所有权人提供的藏品必须是未进入任何单位征集流程的藏品,在未收到我馆征集结果前不得将藏品及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五)本次征集工作的最终解释权归三亚市博物馆所有。
四、征集期限
藏品征集工作是三亚市博物馆的一项长期工作,以上各种征集方式长期有效。
特此公告,欢迎垂询。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蔡老师、徐老师
电话:
0898-88246005
0898-88666125
邮箱:sysbwgcpzj@163.com
联系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2:00,15:00-18:00(北京时间)
联系地址: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原文体大楼三楼
三亚市博物馆
2025年9月23日
来源:三亚旅文、三亚日报
编辑:王 婧
审核:廖宝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