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近年来文旅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而瞄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江西,近年来在全国乃至世界文旅版图上的“存在感”不断增强。
9月25日,“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新闻发布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该发布会披露了近五年来,江西文旅发展的成效和亮点。
“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摄
“‘十四五’期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2798家,较2020年增长64%。2024年全省文化产业资产规模突破60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776.7亿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次和总花费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8月,全省人均旅游花费首次突破千元,其中,外省游客占比超三成,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发布会上,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如是介绍道。
总结起来,“十四五”时期,是江西文旅事业脱胎换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黄金五年,也是文旅品牌势能、产业质量、资源供给、创新活力与区域自信全面提升的五年。其发展路径与成就,也为观察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
01
凝聚“共抓文旅”强大合力
江西文旅“十四五”答卷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发展战略的深刻变革。它成功跳出了传统“门票经济”和孤立景点开发的旧模式,转向一种更高维度的系统性发展思路。
庐山。“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图
首先是顶层设计的强化,凝聚了全省“共抓文旅”强大合力。近年来,江西高规格召开全省文化强省推进大会、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首次升格为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标志着文旅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建立健全文旅产业链推进机制,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形成了全省上下协同推进的“一盘棋”格局。如将文物保护与安全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和文明城市创建负面清单,更是在制度层面和发展的“指挥棒”上确立了文旅产业的新地位。
其次,品牌体系持续创新,“风景独好”的整体品牌力显著强化。江西文旅超越单一的品牌口号,整体构建了“江西风景独好”这一母品牌下的立体化品牌矩阵。通过评选旅游名县、名景区、名镇村并实施奖补,树立了“共抓文旅”的鲜明导向,激发了各个地方和层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品牌建设从省级层面下沉到市县乡,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品牌生态和多层次的文旅发展特色,为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目标定位精准,除了省内各地的“争优比先”,更展现出了一致“走出去”的开放雄心。无论是南昌提出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新高地、全省旅游中心地”的“三地”目标,还是庐山志在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抑或是景德镇建设“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都显示出江西各地市不再满足于区域内的竞争,而是将目光投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释放出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放自信。这一点,本身也让外界对“江西文旅”的整体感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02
“量增”和“质变”同步
一个地方的文旅发展成果,最终只能由市场来检验。“十四五”期间,江西文旅产业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重提升,核心指标印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比如,资产与营收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省文化产业资产规模突破6000亿元,营业收入达3776.7亿元,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长64%,显示出产业基础的夯实和市场主体活力的迸发。
同时,文旅消费能级显著提升。最具标志性的数据是,今年1—8月,江西全省人均旅游花费首次突破千元。这一突破意味着江西旅游正在摆脱低附加值模式,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江西愿意为更深度、更优质的体验付费。更为可贵的是,同期外省游客占比超三成,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这是一个具有相当含金量的指标,反映出江西文旅吸引力的辐射范围已远远超出本省,真正成为吸引全国客流的重要目的地。并且,2024年江西接待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61%,今年1—8月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35%。这表明江西文旅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品牌度也在快速提升。
在今天,衡量一个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质量,产业融合水平是一个关键指标。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催生了一大批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这方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9月20日,“赣超”首轮淘汰赛南昌队主场对阵赣州队比赛现场球迷。 叶孟哲 图
如赛事经济与演艺经济如火如荼。以“赣超”、“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各类明星演唱会等为代表的赛事活动,极大丰富了江西文旅产品供给,吸引了特定客群,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而“三百”文旅消费季、“百县百碗、百县百店、百县百街”、“全球学子嘉游赣”等活动,又将美食、购物、街区体验与旅游深度融合,制造了持续的市场热点。
这里面要特别指出的一个代表是,过去几年,“江西菜”逐渐成为吸引游客到访江西的一个重要招牌,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江西菜”连锁店走出江西,又继续把江西文旅品牌推向了更宽广的市场。如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服贸会上,江西首次设立了“江西小炒”美食文化市集,汇聚16家赣菜、小吃、茶饮及文创企业,以地道风味和文创产品赢得众多海内外游客连连称赞。这实际是文旅与地方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并实现双向赋能的一个缩影。
文旅品质到底如何,游客的口碑最具权威性。这方面,江西也可以说是正在成为“优等生”。过去几年,江西率先开展“旅游诚信省”建设试点,全面推行旅游购物诚信退赔机制,退赔办结率100%,游客满意度90%以上。这种软环境的优化,无疑也在不断夯实江西文旅赢得游客长久信赖、实现“长红”的基石。
03
从“一枝独秀”到“多极支撑”
过去几年,江西文旅的成功,还表现在摆脱了单个城市“孤军奋战”的尴尬,形成了多点开花、多极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尤其是南昌、景德镇、庐山、婺源等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共同撑起了江西文旅的“黄金矩阵”。
烟花秀点亮南昌一江两岸夜空。 “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图
南昌,可以说是成功示范了“网红城市”的流量变现与内涵深化路径。一方面,通过滕王阁北扩、“两滩七湾”天然泳场等文旅新空间和新场景的构建,向游客和市民展现了城市的开放与温暖;另一方面,又借助八一广场升旗、南昌马拉松、烟花晚会等“爱我英雄城”系列品牌活动,将“英雄城”的文化IP与现代都市生活精准结合,实现了从“流量爆红”到“产业长红”,从“景点旅游”到“城市沉浸”的跨越。
景德镇,则可以称得上是“文化自信”的国际表达与当代转化的成功代表。作为江西文旅国际化的重要力量,景德镇文旅的核心战略是用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一轴五陶”城市骨架(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等),将厚重的陶瓷遗产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旅产品。而首创“千馆之城”建设,将遍布全城的博物馆、工作室串联成线,构建了完整的陶瓷文化知识谱系,使静态收藏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此外,还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走出去”推广,筑巢引凤,成功升级为外籍人士体验中国文化的热门目的地。
本身早就IP效应明显的庐山,以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展现了让既有IP“焕新”的能力。如“山上做优法、山下做加法”的空间策略,以及扎实推进“引客入庐、景区焕新、服务提升、消费升级、资产盘活、乡村旅游迭代升级”六大行动,构建“国际庐山、美誉庐山”等六大维度的系统思维,有效提升了景区的国际接待能力与品牌美誉度。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一体化运营、标准化服务,庐山也在努力破解长期以来的管理难题,接待人次的快速增长和品牌排名的跃升,也证明了改革的初步成效。
婺源篁岭景区秋色。视觉中国 图
作为乡村旅游的典范,婺源继续坚守“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要”的理念,深挖徽州文化底蕴,通过非遗展示、民俗活动(如板龙灯)等让文化“活”起来,不仅成就了“双5A”的辉煌,更通过篁岭“晒秋”、婺女洲“非遗盛宴”等IP的持续打造和迭代升级,如弦高城二期项目,保持了市场的热度和新鲜感,实现了从“季节性赏花”到“全年化度假”的转变,让“中国最美乡村”金字招牌闪耀出更大的光芒。
可以说,这四大极点,分别代表了城市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山岳型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江西样板。它们彼此呼应、优势互补,以“四足鼎立”的姿态共同撑起了江西文旅丰富而多元的生态版图。
04
还需迈向更高水平的“风景独好”
文旅竞争,没有一劳永逸的“打法”,唯有不断精进,才能维持优势地位。
对当前的江西文旅而言,也仍有挑战需要直面。如国际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应该看到,尽管这几年江西入境游客增速较快,但基数相对较小,在全球旅游市场上的品牌辨识度尚需强化,且距离成熟的全球顶级旅行目的地,尚有差距。同时,区域发展平衡性也仍待加强。如何让更多地区共享文旅发展红利,避免热点过热、冷点过冷,是江西确立全域旅游格局、真正建成“文旅强省”,必须要跨过的坎儿。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夜景。视觉中国 图
此外,持续创新能力是关键。当前各地文旅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消费偏好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持续推出具有引爆力的新产品、新场景,维持对游客的“新鲜感”,甚至不断制造“惊喜”,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也是考验江西文旅能否真正“长红”的重要变量。
当然,展望未来,江西文旅利好因素也很多。
如国家战略持续赋能。包括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级平台的建设,有望释放可观的政策牵引红利。而免签政策范围继续扩大,也将为江西开拓国际文旅市场,打开更大的空间。
同时,江西在电子信息产业、VR、航天等方面的良好产业基础,与当前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充分利用好这里面的技术、人才及资源优势,有望为文旅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作为唯一一个同时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东南地区这三大发展优势区域相邻的省份,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的继续提升,江西文旅也将收获更多的区位红利。
总而言之,“十四五”的五年,江西通过战略升维、产业融合、多极协同等“方法论”,成功书写了一部由文旅大省到文旅强省的进化史。当下的江西,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融”入烟火万家,拥抱八方来客。完全可以相信,只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定力、创新的行动力,“如画江西”将续写更动人的“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