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您要的房型已经全部预订完了,目前仅剩下一两间。”9月26日,在安徽省明光市静港营地,记者见到营地负责人董祖芹时,她正在接电话。
趁着接电话的间隙,她坦言,这几天遇到了“幸福的烦恼”——国庆期间,这里的房间几乎全满了。所以她接到预订电话后,要不停地解释,还主动建议客户去其他民宿再问问。
忙完一阵子后,董祖芹带着记者逛了一圈。记者看到,这里依山傍水,远离尘嚣。有些游客支起帐篷,煮一壶暖茶,看霜染层林,栗果飘香,尽享山野静谧。
俯瞰静港营地周边的黄寨草场。人民网 郭昊摄
“在当下城市快节奏下,静港营地提供了一种理想中的田园美好生活形式,无论是独享静谧,还是亲友欢聚,都可以在这里享受乡村慢生活。”来自南京市的游客张宁宁说。
如今静港营地已经成为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在董祖芹看来,营地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游客,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多是因为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如果没有门口的风景道,再好的风景,游客也进不来。”
董祖芹口中的“风景道”,就是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
滁州地处江淮分水岭最东端,分水岭区域以低山岗地为主,自然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多为分散型、单一化,缺少联动开发。
滁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连侠称,为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2018年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境内资源特色和区位交通优势,深入调研、创新谋划,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建设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打造皖东“千里画廊”。
明光市黄寨草场上的牛群。人民网 郭昊摄
如今,该风景道串联滁州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19个重点村和100多个乡村旅游点,推动乡村、风景线、片区“点线面”协同发展。沿着这条风景道,既可在风景道沿线观赏丰富的自然、人文风光,又可领略江淮分水岭独特地貌特征。
一条“道”,激活了滁州全域旅游整盘“棋”。据统计,滁州在风景道沿线,打造多样化、多功能景区景点100多个,培育农家乐、民宿、营地等新业态产品96个,特色旅游镇村21个,建设红色、非遗、艺术等文旅融合基地20多处,开发乡村特色旅游线路20多条。
俯瞰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廊道。滁州市文旅局供图
随着风景道体系的不断完善,位于滁州市凤阳县的凤阳山自然旅游景区也迎来发展新机遇。景区以“康养慢生活”为核心理念,依托风景道的串联效应,将狼巷迷谷、韭山洞、卧牛湖等自然奇观,与凤阳山国家地质博物馆、禅窟寺摩崖石刻等人文遗迹有机衔接,形成了一条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带。
如今,游客沿着风景道驱车而行,既可探秘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也可在博物馆中了解地质演变,或在古寺石刻前感受历史沉淀,实现身心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凤阳山先后获评“省级风景名胜区”“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称号,成为绿色凤阳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
滁州市凤阳县,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的白虎泉驿站。滁州市文旅局供图
王连侠表示,滁州通过统筹规划、多规衔接,将江淮分水岭区域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特质深度融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动产业振兴紧密结合,破解了基础薄弱、产业受限的发展瓶颈,成功将一条自然风景道,升级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旅游经济带”。
如今,这条道不仅让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更让江淮分水岭上的乡村焕发新生机,让更多来自长三角的游客留下来。今年以来,滁州市接待游客268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5.2%。
滁州,正以一条道为笔,在江淮大地上绘出一幅“‘道’处皆景,‘滁’处精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相关新闻:
滁州“道”处皆景①丨绿道串佳景 滁城沐清风
人民网记者 周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