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出境旅游,终于从过去几年的大起大落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常态”。
根据龙途国际发布的《2025中国游客情绪报告》,今年的出境游市场不仅有望恢复到2019年1.55亿人次的历史高点,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旅行方式、偏好和决策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说走就走”的即时化旅行。
尽管有35%的人计划在国庆黄金周出国,但截至8月,只有9%完成了预订。
大多数人选择临出发前才下单,反映出对灵活性的高度追求。
目的地方面,亚洲依然是首选,占比高达64%。
其中,韩国异军突起,成为黄金周最受欢迎的目的地,这主要得益于9月底推出的团体免签政策,加上航程短、航班多,直接引爆了中国游客的热情。
日本、澳门紧随其后,而欧洲则稳坐长途旅行头把交椅。
更值得玩味的是旅行方式的变革。
超过一半(56%)的旅客选择自由行(FIT),而在18-24岁的Z世代中,这一比例飙升至71%。
传统的跟团游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私人定制和独立探索。
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他们更倾向于与朋友或伴侣结伴,追求文化体验、自然风光和地道美食。
相比之下,家庭出游的比例在黄金周有所下降,更多集中在春节和暑假。
另一个颠覆性的变化来自技术——人工智能已经深度渗透进旅行决策链条。
与去年相比,认为AI“没用”的人从51%骤降至14%,而持乐观态度的则从5%跃升至37%。
超过60%的旅客今年使用过AI工具来安排行程。
国内大模型如DeepSeek、豆包(Doubao)以及携程、小红书的AI功能成为主流选择。
语言翻译、行程规划、酒店推荐是AI最被期待的功能。
可以说,AI正从“锦上添花”变成“旅行标配”。
购物依旧是出境游的重头戏,几乎人人都买买买——99.6%的旅客在上一次出境时进行了消费。
近半数人购物支出超过5000元人民币,购物中心和机场免税店是最受欢迎的扫货地点。
但目的不只是犒赏自己,43%的人明确表示是为了给家人朋友买礼物,44%则是为了购买当地特色纪念品。
奢侈品、化妆品、电子产品依然是热门品类。
当然,阻碍人们出行的因素依然存在。
高昂的价格(44%)、目的地过于拥挤(32%)以及繁琐的签证流程(34%)是三大拦路虎。
安全感知也在微妙变化,虽然整体评分波动不大,但泰国、柬埔寨、埃及等国的安全评价有所下滑,显示出游客对治安问题日益敏感。
总的来说,2025年的中国出境游市场,已经告别了“报复性出游”的冲动,转向更加理性、个性化和技术驱动的新阶段。
对于旅游从业者而言,这意味着必须重新思考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谁能抓住AI赋能、年轻客群、即时决策和情感价值这些关键点,谁就能在这场新纪元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出品方:龙途国际
发布时间:2025年
文档页数:36页
本文由【报告派】研读,输出观点仅作参考。精品报告来源:报告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