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国庆长假即将拉开帷幕,不少人的旅行计划或许与长江有关。在启程之前,通过一本深入解读长江的书籍,全面了解这条承载中华文明的伟大河流,无疑是极具意义的选择。
长江的源头究竟在何处?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洞庭湖如何构成“长江之肾”?长江三角洲又是如何形成的?山水如何塑造出8D魔幻城市重庆?“九曲回肠”的荆江险在何处?近日,《只有一条长江》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为读者系统解答这些疑问。
《只有一条长江》(图片来自主编李海洲)
《只有一条长江》堪称一部长江的“百科实录”:从唐古拉山的冰川融水出发,江水如何切开峡谷、绕行平原,哪些河段藏匿绝世风光,哪些江湾美如“白月光”,皆清晰呈现。读者可依书而行,如驴友般从长江源一路行至入海口,横跨11个省市,收获丰富的地理知识与人文谈资。
《只有一条长江》由《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历时七年制作。该书由杂志总编辑、诗人李海洲担纲主编,汇集十余位作者共同编撰,多位高校相关专业专家审读,八十余位知名摄影家提供长江流域各地风光大片,从自然、历史、人文、民间掌故等方面全方位介绍长江。
从格拉丹东雪峰的源流活水,到三峡工程的宏伟篇章;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野性生灵,到玉树人家守护家园的感人故事……全书依长江自然流向展开,分为源头、四川、重庆、入海口等八大章节,并融入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沱江、嘉陵江、黔江、湘江、汉水、赣江等主要支流的解读,以简洁而富有文学性的笔触,引导读者“一本书读懂长江”。
金沙江第一湾(图片来自《只有一条长江》,摄影:杜晓宇)
长江到底有多长:一个动态的答案
长江到底有多长?回答6000多千米不算错,回答5000多千米也有依据。在长江长度的认定上,历来存在多种说法。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作为现代地理教材的重要蓝本,曾将长江长度定为5800千米,这一数据长期被视作标准答案。而1983年播出的《话说长江》中,长江全长记为6380千米;至1985年,中学地理教材中又调整为6397千米。
究竟何种说法准确?《只有一条长江》对此进行详细溯源:1976年与1978年,我国两次组织长江源科考,确认长江有三源,并更新其长度为约6300千米。这一更新使长江在世界长河中的排名升至第三。如今网络搜索“长江长度”,结果常显示“一说6363千米,一说6380千米,一说6236千米……”看似模棱两可,实则反映出测量中的多元因素影响,如源头定位、冰川退缩等。目前,“约6300千米”已成为较公认的表述。
长江流经重庆(图片来自《只有一条长江》,摄影:张坤琨)
长江源头之争:“冰川派”与“当曲派”
在古代,曾将岷江指为长江源头,如今看来显然有误。明代徐霞客通过考察提出金沙江为源,虽未获当时广泛认同,却为后世探索奠定基础。
1976年,科考队深入三江源地区,宣布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此后书中多写道:“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源自沱沱河。”
然而《只有一条长江》指出,争议并未终结。2008年,科学家借助现代技术再度勘探,发现当曲比沱沱河长近12公里,水量更大、流域更广。按“河源唯远”原则,当曲应被视为正源。但当曲水量稳定却流向与干流存在夹角,引发持续讨论。目前,从教科书到民间,普遍观点还是把沱沱河当成长江正源。长江源头的认定,从来不只是长度的较量,更是传统认知与科学进展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技术发展与探索深入,地理教科书上的答案,或许还将继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