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银杏的初遇
贵阳的秋总来得悄无声息。当我从瑞金路的喧嚣拐进河滨公园时,一树灿金的银杏猝不及防撞入眼帘——那是公园大门口那株百年古银杏,粗壮的枝干撑开漫天鎏金,落叶如蝶,覆满青石板路。几个孩童追逐着落叶嬉笑,而树下长椅上,一位银发老人正闭眼聆听鸟笼里画眉的清啼。时光在此刻忽然柔软,城市轰鸣被过滤成背景音。
这座始建于1942年的公园,像一位隐于市井的智者。当年仅是一片荒坡的它,历经烽火岁月与城市变迁,在2003年成为贵州首个免费开放的中心公园。如今那棵古银杏的根脉,早已与贵阳人的记忆盘错交织。
二、四季流转的生态诗笺
沿中轴线漫步,32棵广玉兰列队成廊,枝叶间漏下碎金阳光。公园的“植物哲学”在此悄然展开:
春之绯色:樱花山如云霞倾泻,220株染井吉野樱绽放时,穿汉服的少女举着油纸伞从花雨中穿过,石板路上落英成毯。
夏之沁绿:南明河畔的法国梧桐林荫道是天然空调,河风裹着桂花山的甜香,老人们在廊亭里摇扇对弈,蝉鸣与棋子落盘声此起彼伏。
秋之鎏金:白果林的84棵银杏集体挥霍色彩,少年踩着滑板掠过满地金黄,新婚夫妇的婚纱被风拂起,镜头定格了秋光与爱意。
冬之素韵:玉兰园枝头凝霜,碧桃园的红嘴相思鸟啄食草籽,遛鸟人呵出白气,笼中绣眼鸟的清啼刺破晨雾。
园林设计师将自然裁剪成诗:樱花山、碧桃园、桂花山等“小园林”星罗棋布,移步异景间,竟在12.33万平方米内藏下一个微缩的贵州生态图谱。
三、烟火褶皱里的城市密码
儿童乐园的尖笑声引我向东。摩天轮缓缓旋转,玻璃舱内小女孩的脸紧贴窗格;旋转木马流转着童话光晕,穿苗绣围兜的祖母笑着给孙儿系紧鞋带。这座贵州最早的儿童游乐场,承载了三代人的童年。一位中年父亲指着海盗船感慨:“我小时候坐它吓得大哭,现在轮到儿子笑话我了!”
更动人的是那些暗藏的历史刻痕。在公园西侧,一块青石碑静立梧桐树下——“张石麒先生光复纪功碑”。这位辛亥革命先驱的名字,被晨练者的太极扇风温柔拂过。碑旁几个学生埋头临摹碑文,铅笔沙沙声里,历史从石缝渗入新生的血脉。
行至南明河岸,城垣步道文化绿道刚开放不久。木质栈道沿河蜿蜒,展板上老照片里,1940年代的水车、1980年代的旱冰场少年、防空洞前的丝娃娃小摊……时空在此叠印。对岸茶馆飘来黔剧唱段,穿靛蓝土布衫的茶倌吆喝:“新炒的湄潭翠芽,配雷家豆腐圆子喽!”
四、黄昏时分的顿悟
夕阳熔金时,我坐在河畔新筑的茶厅。窗外坝上桥连接着两岸光景:左岸是霓虹初上的摩天大楼,右岸是公园里遛画眉的老人、跳广场舞的阿姨、写生的美院学生。一叶轻舟荡过河心,惊起白鹭掠过水面,翅尖沾了满城灯火。
突然懂得河滨公园的“绿洲”真义:它不仅是城市的肺,更是贵阳人精神的巢穴。当生态成为文明的底色,历史化作滋养的土壤,那些遛鸟、赏樱、嬉戏的身影,便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城市基因。
河滨公园漫步攻略(亲测干货)
时空隧道路线
晨访古银杏(定位公园正门)→ 辛亥革命纪功碑 → 樱花山 → 南明河文化绿道(看老照片墙)→ 坝上桥观鹭 → 黄昏茶厅赏河景。
烟火拾遗体验
儿童乐园怀旧:摩天轮(20元/人)俯瞰全园,旋转木马重温童年;
南明河畔听戏:15:00-17:00沿岸茶座常现黔剧票友即兴表演;
寻味老贵阳:出园步行10分钟至护国路,吃南门口肠旺面+雷家豆腐圆子。
四季最佳镜头
3月樱花山飘雪、4月碧桃园灼霞、11月银杏林鎏金、1月玉兰园凝霜。
交通贴士:公交2/4/11路“河滨公园”站直达;自驾导航“瑞金南路31号”,公园停车场4元/小时。
“公园是城市的抒情诗。”离园时,路灯已亮成星海。回望那片被银杏镀金的天地,忽觉它像一枚盖在都市信笺上的生态邮戳,寄往所有渴望诗意栖居的心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