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下游,北江支流入口处,甘竹滩的江水奔腾不息。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是“浊浪滔滔、暗礁林立”的险滩,往来船只避之不及。
李海廉拍摄。
如今,昔日的“水害之地”变身文旅热土,发电站旧址成了红色教育基地。10月1日到7日,寻璞文旅特约——2025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暨环两江先行区(龙江)水上活动嘉年华将在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重磅举行。
借助大湾区水上赛事,甘竹滩“水力”正以全新的方式,激活这片土地的文旅新动能。
险滩变电站:“五自精神”铸就时代丰碑
甘竹滩的“水”,曾是当地人的心头患。作为广州经顺德通往江门、肇庆等地的重要航道,这里滩口狭窄,一条石脉横跨两岸,滩下暗礁密布。受西江、北江洪水与潮汐双重影响,甘竹滩水流常年湍急,高洪时水位落差达1.5米,低潮水时也有0.3米,洪水期船只根本无法通航,通航期触礁事故更是频发。即便解放后炸除部分礁石,航行难题仍未彻底解决。
“化水害为水利”的念头,在1971年变成了行动。这一年的1月1日,顺德县委集中10个公社、2个镇的青年民兵,向着甘竹滩发起挑战——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微水头发电站”。彼时,微水电开发在国内尚无成熟经验,顺德人面临的是“三无”困境:无现成技术、无大型机械、无外地支援。但这群年轻人没有退缩,他们喊出“自己设计、自筹资金、自造设备、自己安装、自己施工”的“五自”口号,硬生生在险滩上“啃”出一条路。
三年零四个月的日夜奋战,成了顺德人奋斗史上的难忘一页。没有大型吊装设备,民兵们就用肩扛手抬,将直径三米的水轮机叶片运到工地;缺乏精密图纸,技术人员就泡在滩边观察水流,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资金不足,各公社、工厂就群策群力,从螺丝钉到发电机组,尽可能实现“顺德制造”。
1974年5月1日,我国首座微水头发电站——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正式投产运行,设计年发电量达1200万度,不仅解决了临近地区的用电难题,还同步改善了通航条件、提升了防洪能力。1978年,这座凝结着顺德人智慧与汗水的电站,站上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领奖台,成为“科技顺德”的精神原点。
2010年,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发电站全面停止发电,但它的故事并未落幕。2018年,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对外开放,500平方米的展馆里,四个篇章串联起电站的前世今生:“潮起甘竹”讲述险滩的过往,“艰苦奋斗”还原建设历程,“自力更生”展现顺德智造,“万众一心”记录协同作战的感动。馆内,当年民兵用过的安全帽、磨损的工具、泛黄的设计图纸静静陈列,影像资料里“号子声震天、泥浆裹全身”的场景,让参观者仿佛穿越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如今,这座展馆与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展示馆、桑园围和龙江水利史展示馆连成一片,年均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很多游客看完展馆后,都会说‘原来顺德的敢为人先,早有传承’。”展馆工作人员介绍,甘竹滩精神里的“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自力更生、敢为人先”,正通过这些老物件、老故事,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
旧址焕新颜:红色IP激活文旅生态圈
走进甘竹滩园区,红砖灰瓦的老办公楼格外醒目——这里是由发电站原有办公楼改建而成的中共龙江镇委党校。2024年底完成升级改造后,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120人培训室、50人培训室、4间研讨室以及“守正创新 奋勇争先”党建展厅依次排布,图书角的书架上,红色书籍与地方史志整齐陈列。
“党校建在发电站旧址,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龙江镇委党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党校已组建300余人师资队伍,累计开展培训700余场次,覆盖4.38万人次,2023年底更是成为顺德唯一入选广东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的镇街党校。不同于传统党校,这里的教学场景充满“工业风”与“历史感”:学员们可以在发电站旧址旁讨论“如何传承奋斗精神”,到桑园围博物馆调研“水利遗产的当代价值”,在中心沟围垦展示馆里感悟“大局意识”,“主阵地+多场景”的教学模式,让红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地”。
党校的“红色基因”,只是甘竹滩园区活化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龙江镇以发电站活化为核心,推进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多元业态:设计工作室将老厂房改造成创意空间,品牌咖啡的香气与历史展馆的厚重感交融,网红茶饮店外,年轻人拿着印有“甘竹滩精神”的文创产品拍照打卡。“我们想让游客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园区运营负责人说,目前进驻的业态涵盖文化、休闲、消费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红色教育+文创体验+休闲消费”的文旅生态圈。
桑园围和龙江水利史展示馆的加入,更让甘竹滩的“水故事”有了纵深。这座展示馆里,明清时期的治水工具、现代水利工程的模型一一陈列,清晰勾勒出珠三角水利史上的“智慧密码”。2020年,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而龙江作为桑园围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治水历史与甘竹滩的“化害为利”形成呼应,让“水文化”成为园区最鲜明的标签。
“以前觉得老电站就是一堆旧机器,现在每次来都有新发现。”家住顺德大良的市民周女士是甘竹滩的常客,她常带着孩子来逛展馆、喝咖啡,“孩子在互动体验区玩‘围垦筑堤’的游戏,不知不觉就了解了父辈的奋斗史,这种方式比说教更有效。”
江水起赛事:国庆文旅盛宴点燃湾区热情
这个国庆假期,甘竹滩的江水将迎来新的“热闹”——寻璞文旅特约・2025粤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暨环两江先行区(龙江)水上活动嘉年华,将在这里热力开赛。届时,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运动员将齐聚甘竹滩江面,在浪花中展开角逐,而这场赛事,只是甘竹滩国庆文旅活动的“开胃菜”。
李海廉拍摄。
“选择在甘竹滩举办水上赛事,不仅因为这里的江面条件适合,更因为它的‘水文化’与赛事精神契合。”赛事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桨板球运动兼具挑战性与观赏性,运动员在水面上的拼搏姿态,与当年顺德人建设发电站时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比赛期间,园区还将同步举办水上嘉年华,设置皮划艇体验、亲子水上游戏等项目,让游客既能感受赛事的激情,也能享受亲水的乐趣。
赛事之外,红色展馆的“沉浸式体验”仍是重头戏。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展示馆里,3000余名顺德青年民兵奔赴珠海横琴围海造田的故事,通过实物、影像与互动项目生动呈现。展馆工作人员介绍,国庆期间将增加“围垦精神”主题讲解,邀请当年的民兵或其后人来到现场,讲述“在泥泞中筑堤、在风浪中坚守”的真实经历。“很多游客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我们希望通过‘真人真事’,让红色记忆更有温度。”
针对家庭游客,园区还推出了“亲子研学路线”:上午逛甘竹滩发电站展示馆,了解微水电技术的原理;中午在网红茶饮店品尝顺德特色饮品;下午到桑园围博物馆学习水利知识,或参与“小小水利工程师”手工活动;傍晚则到江边的桑园围碧道营地露营,感受江风与晚霞。“这条路线既适合孩子学习知识,也能让家长放松身心,国庆前已经有不少家庭咨询预约。”园区文旅推广负责人说。
从险滩到电站,从旧址到园区,从历史到当下,甘竹滩的“水力”始终未停。它曾以“发电”的形式滋养一方水土,如今以“文旅”的姿态连接过去与未来。这个国庆,不妨走进甘竹滩,在江水奔腾中感受奋斗精神,在赛事与展馆间体验文旅融合的魅力——这片因水而兴的土地,正以全新的面貌,等待着与每一位游客“乡见”。
甘竹滩园区参观温馨提醒
一、门票类型及说明
1.普通自由参观门票:当前免门票,可自由参观园区内3个展馆。
2.团队门票(含讲解服务):
11人及以上成团:20元/人,含讲解服务,将选取2个展馆讲解,总时长约60分钟。
11人以下:15元/人(门票)+ 150元(讲解费),讲解服务内容同上。
二、展馆介绍
园区共设3个展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馆、顺德中心沟围垦工程展示馆、桑园围历史展示馆。根据接待经验,97%的团队优先选择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馆(首选)及顺德中心沟围垦工程展示馆。
三、参观须知
1..讲解预约:如需安排讲解服务,需提前5-7天预约讲解档期。咨询电话:18928607163
2.档期规则:已预留的讲解档期,若逾时超过半小时且未提前沟通,将默认取消参观。
文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图由龙江宣教办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