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牵手中秋,8天黄金周在即,齐鲁大地已然飘散出浓郁的节日馨香。今年双节,山东文旅呈现出一场热闹的聚会,更成为观察孔孟之乡以深厚文化根脉为基,以澎湃创新活力为翼,实现从“家底厚”到“实力强”精彩跨越的生动窗口。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山水人文,正奏响“以文塑旅、以旅兴文”的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文化底蕴,是山东文旅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深厚的滋养。走进山东,便是走进一部流动的中华文明史。巍巍泰山见证封禅文化的庄严,曲阜“三孔”低语着儒家思想的千年智慧,黄河入海口铺展着大河文明的壮阔画卷。双节期间,这些文化殿堂绝非静态展示,在泰山上,“登高望月庆华诞”活动,诚邀游客领略“小天下”的胸怀;曲阜孔庙庄严的中秋祭孔与沉浸式《金声玉振》演出交织,让儒家礼乐可观可感;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则以湿地观鸟、非遗展示讲述生态与文化共生的故事。文化,不再仅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游客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鲜活体验。
创新赋能,让传统文旅资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山东深知,唯有创新能让“老底子”迸发“新活力”。在东营,为迎接客流高峰,全市文旅系统提前谋划、全域联动,以“四个一”为主线串联黄河文化、生态奇观、非遗传承与潮流体验,打造兼具文化味与年轻力的文旅盛宴。在淄博,火出圈的烧烤热度未减,当地更借势推出“烧烤+陶瓷琉璃体验”,将“烧烤+周村古商城探访”等组合线路,串起烟火气与文化味。潍坊风筝不仅飞上天,更“飞”进数字世界,线上风筝DIY、元宇宙风筝放飞吸引年轻群体踊跃参与。青岛、济南等城市景区广泛应用AR导览、智能讲解,历史故事瞬间“活”在眼前。尼山圣境夜间无人机礼乐秀、烟台朝阳街的沉浸式街区演艺,无不彰显科技与艺术融合带来的震撼体验。创新,如一把神奇钥匙,打开了“以文塑旅”的无限可能。
深度融合,锻造出“一业兴、百业旺”的文旅产业链条。山东推动文旅产业超越“门票经济”,走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融合共生。“山东手造”精品在各大景区、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集中展销,一件件精巧的临沂柳编、菏泽汉服、淄博琉璃,成为游客带得走的“山东记忆”。精品民宿集群在泰山脚下、黄河岸边、海岛之畔蓬勃生长,“住下来、慢体验”成为新潮流,直接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与乡村就业。围绕“沿着黄河遇见海”“沿着运河看文脉”等主题线路,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要素高效联动,形成强大消费拉动力。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
惠民共享,是文旅发展成效最温暖、最真实的注脚。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广大群众共享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双节前夕,山东各地诚意满满,各大景区门票推出大幅折扣或特定时段免费,多市发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旅消费券,实实在在减轻游客出游负担。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面铺开,“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被擦得更亮。并且针对亲子家庭、银发群体的特色产品供给充足,确保不同游客群体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种普惠性,让文旅发展的红利如春风化雨,润泽千家万户。
可以看见,山东文旅部门通过系列文旅惠民活动,积聚了人气,带动了消费。“双节”是全民共享的节日,也是民众生活美好的集中展现,而且“双节”将旅游热撞上消费热,展现出山东经济发展仍以一股强有力的势头向上攀登,齐鲁大地出游浪潮仍不断澎湃,凭借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让游客们休闲出游有了更多新选择,慢节奏、近距离的微度假亲子游、乡村游受到市民游客青睐,也将更深刻地感受到山东“以旅兴文”的良好韧性,以及澎湃活力的底气所在。
当举国欢庆遇上团圆中秋,山东以文化点睛,以创新塑形,铺展出一条文旅深度交融、活力涌流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这启示我们,丰厚的资源禀赋唯有插上创新的翅膀,才能在新时代的天空自由翱翔。齐鲁大地上的双节文旅实践,不仅为亿万游客奉上双节盛宴,也为全国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充满智慧的“山东方案”。这个黄金周,且看山东如何以山水为舞台、以文化为纽带,书写文旅繁荣的时代新篇,万家灯火处,正升腾起一个古老文化大省蓬勃不息的新活力。(文/黄金水)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