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物华新,地处漳州西部的南靖,古称“兰水”,九龙江西溪蜿蜒而过,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田园都市,文化名城”的发展蓝图指引下,这里不仅延续着民风淳朴勤劳、人民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更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古老土楼文化的守护中,勾勒出人与自然相融、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美好家园图景。
在新时代里,这片浸润着“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底蕴的土地,正以新的方式唤醒历史、回应时代——通过多层次、广覆盖、活形式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与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注入澎湃的思想动能。
这一富有南靖特色的基层宣传路径,既为“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建设注入了思想活力,更奏响了新时代“福建土楼·五福南靖”宣传的“交响乐”。
聚合赋能 “习语”声声入民心
入秋时分,正是旅游旺季。
在南靖土楼景区情人桥边,一队身穿红衣的“土楼红妹子”正用快板表演《土楼人民笑开颜》。
“我们是土楼红妹子,来自红土地,身穿红衣衫,我们身在新时代,过火红的日子,我们要用火红的心,献给党和祖国火热的爱……”清脆的节奏、亲切的乡音,吸引游客纷纷驻足。
“土楼红妹子”在南靖云水谣景区用快板表演《土楼人民笑开颜》。
“土楼红妹子”宣讲队是活跃在南靖土楼景区内的一支品牌宣讲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于2012年,由当地景区村民、导游、村干部、个体户等自发组成,利用农闲、业余等休息时间,走遍村居街道、土楼人家,将新时代新思想带到街头巷尾、百姓身边。她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土楼人民笑开颜》等节目,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刚加入时总怕讲不好,老队员连夜帮我一句句磨歌词、讲政策。”宣讲员伊林英回忆道。10余年来,她们以快板、山歌、情景剧等“土味”形式,把党的理论唱进绿水青山,送进游客与村民心坎。
类似的故事也在船场镇上演,在西坑村的田间草地上,“稻花香”宣讲队快板一响,乡亲们便笑嘻嘻地从四方聚拢围观。
这支队伍成员涵盖镇村干部、党员、教师和小学生,年龄跨度从10岁至50多岁,他们没有固定讲台,田埂院落、晒谷场都是舞台,用乡音大白话把“大道理”融进小品、歌曲,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在南坑镇,“兰谷花开”宣讲队则依托兰花产业,走出另一条“芬芳之路”。在祥云兰花有限公司的兰园中,队员站在兰丛前宣讲产业政策。
“他们既讲技术,也讲理念,还把内容编成快板、搬进直播间,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投身兰花产业。”种植户刘志云表示。
这支由返乡大学生、兰农、教师等20余人组成的“兰谷花开”宣讲队,自编自导情景剧《花开五福人心暖》,已开展宣讲60余场,覆盖上万人次。
据了解,南靖全县10多个镇(园)及相关部门,都有一支“土味”浓厚的宣讲队,如丰田镇“侨之音”宣讲队、龙山镇“东溪谣”宣讲队、金山镇“金钥匙”宣讲队、奎洋镇“亨阳湖”宣讲队、梅林镇“科岭红”宣讲队及县委宣传部的“兰水讲堂”等,多点开花,全面覆盖。
2023年,南靖整合“土楼红妹子”宣讲队、“稻花香”宣讲队等12支特色宣讲队伍,结合“‘福小宣’在漳州”南靖宣讲小分队、乡村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各类资源,打造“习语靖听”特色宣讲品牌,探索“理论+文艺”“线上+线下”的创新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长效化传播。“这些队伍虽形式各异,却共同彰显‘接地气、冒热气、扬正气’的鲜明特色——或如‘侨之音’用越南语连通侨心,或如‘雨林曲’‘亨阳湖’借生态故事传递政策,真正实现‘一镇一品一特色’。”南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亮说。
去年全年,全县开展线下宣讲800多场,受众7.5万余人次,理论宣讲不再是“台上讲、台下听”,而是可观、可感、可共鸣的身边故事,其中南靖县“习语靖听”特色宣讲品牌项目入选2024—2025年福建省“省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
强基固本 “微课”练兵强队伍
从地图上看,南靖位于漳州西部,九龙江西溪贯穿全境。这里是原中央苏区县,有科岭、十字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有世遗土楼等,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
每一份资源,都是等待被聆听的时代回响,各镇(园)通过宣传文化品牌创建、宣传,全面展示南靖县在基层宣传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与特色,扩大南靖宣传文化品牌的对外知名度与美誉度,展现南靖县的良好形象与发展活力。
但品牌要想立得住,宣讲要想出成效,关键靠人才。南靖深谙此道,将锻造宣讲“生力军”视为基础工程。
每周一,在县委宣传部“周一学习会”上,“微课堂”大比拼如期举行。3名青年干部轮流登台,在8分钟内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学习心得。
“近期,我看到人民论坛发表的一篇文章《年轻干部当‘能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特别有感触,今天的‘微课堂’,我就结合学习‘三知’的学习感悟,和大家分享这段时间从基层‘沃土’到宣传‘云端’最真实的感想与初步思考。”网信办干部颜少强畅谈从基层“沃土”到宣传“云端”的思考与实践。
“‘微课堂’大比拼,旨在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锻造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宣’的宣传铁军。”南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曾志雄说,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6名干部先后亮相,“微课堂”已成为“兰水讲堂”品牌的实践延伸和人才摇篮。
乡镇一级的培训体系也同步完善。今年5月9日,南靖13个乡镇党校全部揭牌,成为漳州市首个实现乡镇党校全覆盖的县区。为激活“源头活水”,南靖县鼓励各县直部门业务骨干、乡镇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土专家”、“田秀才”等多元主体参与精品“微课堂”评选。“要善用‘大白话’‘乡土话’,以‘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南靖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和彬说。
“除了‘微课堂’外,这几年来,南靖县举办的许多宣讲、演讲等比赛,也成为挖掘基层优秀宣讲人才的重要渠道,‘稻花香’宣讲队的诞生源于2019年举办的全域旅游讲解大赛,通过比赛挖掘出一批优秀讲解人才,进而组建了这支宣讲队伍。”船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吴超君说。
通过以赛促学、以讲促干,南靖县系统构建起“老中青少”相结合、专兼职互补的宣讲梯队,不仅为“习语靖听”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内容与人才,更让理论宣讲在基层真正扎下根、发出芽。
借助平台 “南靖故事”传四方
内容夯实了,队伍建强了,如何让党的“好声音”传得更远?南靖的答案是:整合资源、借船出海。
7月5日晚,南靖县文化中心灯火通明,首届非遗嘉年华“靖享音乐会”在此举行。这场活动融合非遗展示、亲子阅读、灯谜竞猜、公益电影等环节,不仅丰富了群众夏夜生活,更提升了“福建土楼·五福南靖”文旅品牌影响力,为暑期消费注入新动能。
“靖彩之声”是南靖对外宣传的统一品牌标识,它将“习语靖听”的理论宣讲、“靖享音乐会”的文化活动、“世遗文旅”的旅游推广等优质内容聚合旗下,整合资源,形成宣传合力。
真正实现声量跃升的,是与高端平台的深度合作。近年来,南靖善于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并成功将其推向国家级平台,每年有20余条新闻登上《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央媒,实现了宣传层次的显著跃升。
“一封泛黄的信笺,穿越烽火硝烟,承载着怎样的家国深情?”上个月,一场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烽火侨“批”》沉浸式朗诵会暨纪录片开播仪式,在南靖土楼景区怀远楼前隆重举行。
“该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总台福建总站、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统战部联合摄制,借助这个节目与平台,让南靖侨批故事走进全国视野。”南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简跃聪说。
纵观南靖的宣讲品牌探索,已形成清晰闭环:“微课堂”锤炼队伍—“习语靖听”孵化内容—“靖彩之声”整合传播,借船出海,突破扩圈,同时探索“理论+文艺”、“线上+线下”的创新模式。“这套模式不仅实现了理论宣讲的有效覆盖和队伍能力的整体提升,更探索出了一条县域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依托自身资源、通过系统创新做大做强宣传工作的特色路径。”南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亮说。
据悉,下一阶段,南靖将持续深化“大宣传”格局,推动“习语靖听”等品牌向更高层次迈进,让融合土楼风情、苏区精神、兰水韵味的“福建土楼·五福南靖”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响亮。(萧镇平 李小琴 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