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荣光
国庆中秋长假将至,旅游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各地景区纷纷推出门票优惠“抢人”:怀化市所有A级景区节假日免首道门票,海口四大热门景区推出“金椰分”信易游优惠,庐山风景区开放特定时段免票……门票降价甚至免费,俨然成为不少地方吸引游客的“标配动作”。
数据也印证了“门票优惠”的引流效果。据去哪儿平台统计,国庆假期出游意愿同比增长三成;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周边游、包车游预订热度翻倍。可见,价格手段确实能在短期内激发消费意愿,撬动市场热度。
然而,热闹背后藏隐忧。若景区仅把“门票优惠”视为揽客的终点,而非服务的起点,则极易陷入“引流不难,留人无方”的尴尬局面。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的升级,游客早已不满足于“打卡拍照式”观光,而是渴望深度体验、文化沉浸与情感共鸣。若服务跟不上、体验不到位,再低的门票也可能沦为“一次性买卖”的诱饵。
真正有远见的旅游目的地,早已跳出“价格战”思维,转向“价值战”竞争。优质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它既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完善——如清晰的导览系统、干净的洗手间、便捷的交通接驳;更凝结于软性服务的温度——工作人员的一抹微笑、一句贴心提醒、一次及时援助。旅游本质是情感消费,细节处的人性化关怀,往往比宏大景观更令人难忘。
服务提质不是景区“独角戏”,而是一场多方协力的系统工程。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企业要推进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融合,社区居民也应展现友好包容的待客之道。唯有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共治氛围,才能让游客从“想来”变为“常来”,从“过客”变为“归客”。
长远来看,旅游业竞争终将回归服务本质与体验价值。门票优惠可以吸引游客“走进来”,但唯有高质量服务才能让人“停下来”“还想来”。当游客带着感动离开,他们的口碑传播力与情感认同度,将成为目的地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这远比一张门票的让利,更能支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